《郊游》
《郊游》有一个窝心的名字,然而讲述的故事与结局,却始终不太温馨。在影片的最后,经历了好友的去世、儿女的不解、健康的衰退,两位强悍的奶奶还是选择用“漂亮地上山郊游”的方式,终结了生命。
面对不确定的未来,电影似乎给了一个“美丽答案”,但奶奶们的松弛,折射的依然是残酷命题。
《郊游》
面对儿子的败家,她们仅能通过争吵来宣泄、为自己发声,但还是时常在传统规训前败下阵来。
母亲的身份往往包含着一种承托功能,她不仅要包揽家务活,还得是维持一个家庭的“正常”运转。也正因此,儿子的“失意”,会让她们不自觉地深陷自责的情绪。
恩心虽然决定让儿子独自面对官司,但她还是把房子卖了,用钱来保障媳妇和孙女的安稳生活。金顺则把老房子交给了一心想住高楼的儿子。她们的离开,在某种程度上都让另一拨人过上了“好日子”。
但奶奶的从容,更多是由于无奈地接纳。相较于经济上的绝对贫困,迟暮之年的女性面对的其实是一种“多维贫困”。除了物质,它还包含了健康、精神等各个维度。与家人的不良关系、社交空间中话语权的丧失、公共福利的不完善等,都是构成多维贫困的因素。
《郊游》
其实,恩心和金顺并不那么缺钱。她们缺的是关爱、理解和自我价值的认可。对于老年人来说,老去,有时候是一种惭愧。我记得在微纪录片《中国养老的喜与哀》里,养老院里的一位爷爷这么形容自己:“像我一样就完了,还要麻烦别人”。
《中国养老的喜与哀》
脱离了需要彼此协作狩猎的原始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在资本工业的发展下,高度崇拜个人能力的社会。
老去,意味着没有劳动能力,无法再像年轻人一样换取生活物资。当“没有工作能力”的晚年人把自己套入算法,他也很容易把自己当作“已经失去了价值的人”。
除此之外,还有“社会性孤立”。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布《宣传简报:老年人的社会孤立与孤独》,其中显示,老年人的社会性孤立和孤独是一个在全球范围内的普遍问题。
社会性孤立与孤独不同,孤独是一种个人的主观感受,而社会性孤立是指人与社会客观上的失联。他们虽然保持着一定社交,但因为居住地偏僻或电子化生活等的原因,主动或被动地变成了小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