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也遇到过一些所谓的“网络喷子”或是“键盘侠”,他们通常成群结队、言语粗俗、逻辑混乱,他们不仅仅是“喷”某个特定的人、某件特定的事,而是无差别攻击——无论哪个名人出了什么事或是哪个地方出现了什么公共事件,他们都会在微博、知乎或是各大新闻软件的评论区下面“喷”上两句。
那么,这些人究竟为什么会成为“喷子”呢?他们“喷”的时候在想些什么呢?
我们说的“喷子”其实通常是一群显得“愤世嫉俗”的人,而心理学家提出过一个“愤世嫉俗模型”,这个模型中描述的几点愤世嫉俗者的思维模式可能与现在的“喷子”不谋而合。
1. 愤世嫉俗者不喜欢“孤军奋战”,他们喜欢成为群体的一分子。群体能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个人安全感,他们会觉得“看,别人果然也是这么想的,所以我没错”,因此更加不可能去反省自己的行为。同时,当他们和许多人一起“喷”的时候,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力量增强了,要承担的责任也缩小了——“法不责众,就算真的出了什么事,也追究不到我的头上来,这么多人一起骂的,又不是我一个人的锅”。
2. 愤世嫉俗者会给自己的小团体起名字,贴标签。他们还会设计一些符号或者日常“仪式”来让这个团体更加具象化,让团体中的人找到更多归属感。比如在韩星的粉丝圈中,某个明星的黑粉会用“X骑”这样的称呼给自己贴上标签,还会将这个明星失格或者“奇葩”的言论编辑成视频、段子或歌曲并广泛传播。而那些段子往往是“圈内人”才能看懂的,这种懂得某种“暗语”、属于某个团体的感觉无形中给他们带来了一种安全感。
3.愤世嫉俗者通过“喷人”的行为拔高他们自己的形象、提高他们在小团体中的地位。比如,当他们看到某位明星的负面新闻时,他们会第一时间去这位明星的微博下发表攻击性言论,即使他们平时完全不关注此明星,甚至不知道Ta是谁,他们只是想获得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看,我喷了一个出轨的人,说明我是一个情感专一的人”“我喷了一个不爱国的人,说明我热爱祖国”。而那些“及时赶到现场”以及言辞特别激烈的喷子,可能会收获很多的赞,被其他喷子奉为“三观正”、“敢说”。
4. 愤世嫉俗的情绪的变化是一个递增的过程。一旦“喷子”们冷静下来,他们就不得不面对一个向内自省的过程。但这个自省的过程往往是他们想要极力回避的,因此,这些人会用更激烈的言辞和态度让自己的情绪保持在一个非常激动的状态,不管发生什么都要去“喷”上两句,这样他们就不用冷静下来去反省自己的言行了。
总之,“喷子”们大都是缺乏自我安全感的人,他们对自我存在很多疑惑,不清楚也不确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他们需要通过攻击、憎恶他人来确立自我形象,通过形成小圈子来找到归属感和存在感。
你觉得你所认识或所见到的“愤世嫉俗”的人是这样的吗?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吧!
收藏文章?不如顺便关注我们——头条号Knowyourself,最犀利的人性与心理分析,人际交往与恋爱技巧,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