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水车路过的大街小巷,都会飘来“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的曲调。
耳熟能详的旋律背后,是被写在历史书上的人物——胡适,最焦灼郁闷的痛苦。
是从刘文正到GAI,几代歌手翻唱,淹没,跌宕的故事。
60年代的台湾乐坛,根本不能称呼为“乐坛”,音乐创作太过于滞后。
所幸在欧美音乐输入熏陶下,涌现出了那么几位有创新精神的词曲创作者。
到了70年代,大量的女性歌手开始在乐坛上走红。
凤飞飞、邓丽君、甄妮、崔苔菁……台湾最早期的流行乐高潮也随之而来。
尽管如此,最盛行的风潮仍然是翻唱欧美歌曲,欧美文化侵犯着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也不知道什么是好的。
1976年12月3日,在淡江大学动物学院举行的西洋民歌演唱会上,归台的青年画家李双泽跳上台大声质问:“为什麽唱的都是西洋作品?我们自己的作品在哪里?”
李双泽向观众席投掷可乐瓶,并激愤地大喊“唱自己的歌”。
台下的大学生立刻呐喊,赞同的声音喊成一片。
与此同时,“现代民歌”运动被推上高潮,为富于盛名的诗人作品谱上乐曲,涌现了一大批有特色的作品。
作品越来越多,真正把民歌运动发扬光大的事件,是1977年至1980年连续举办了4届“金韵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