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6”的多重语意,让所有收到它的人犹如重新回到高考语文的考场上,不得不运用情景、语气、时间地点人物去分析对方到底想表达什么;
最重要的是,一旦你误解了对方的语意,“6”就会对你的人际社交带来重大的灾难事件。比如我就永远没办法知道,那个给我的自拍回复“6”的小男孩,到底想说啥。
但这么一总结,我突然发现问题根本不在“6”身上,出问题的是那些回复“6”的人。
我们讨厌“6”,不是因为这个数字长得有多丑陋,而是因为它代表了最极致的敷衍与厌恶、讽刺、尴尬等一切有可能的恶意。
多年的互联网社交礼仪课,已经让我们明白了单单回复一个“哦”是一个极不礼貌的行为,也让我们懂了“哈哈哈”的数量一定要大于或等于5个,才能让你的笑容看起来足够有诚意。
却从来没有人告诉你,“6”也一样惹人烦。
别指望“当代年轻人”愿意花多少情商在与网友的聊天上,拜托,很多人连撩*的话术都只是复制粘贴而已。所以在有人当面点出这个字符的恶心程度之前,许多人都懒得尝试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收到这个数字的感受到底是什么。
人们的懒惰,让信息在网络上流通时变得越来越“短小精湛”,但这不见得一定是什么好事。
从“溜”到“666”,最后再剪短到了“6”,字符越来越少了,但信息量却没有减少,甚至因为在传播中的应用,让这简简单单的一个数字有了千变万化的语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