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许三多原型,士兵突击许三多是什么兵

首页 > 娱乐 > 作者:YD1662024-06-27 23:57:41

《士兵突击》从开播至今已经12年。12年前,这部电视剧里那些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汉子点燃了许多年轻人的一腔热血。当年此剧热播之时,本号小编曾经对编剧兰晓龙进行了一次访谈,探寻了他创作此剧的初衷和过程。如今,12年过去,在这部关于年轻人的成长、迷惘、悲伤、喜悦的军旅剧中,我们仍旧可以在剧中这些普通士兵的身上,领悟真正的情感与人生。


士兵突击许三多原型,士兵突击许三多是什么兵(1)

《士兵突击》中,每一个人物和士兵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让人感到非常自然真实,有人认为,作者一定是从基层部队摸爬滚打成长起来的,要不然不会对连队和普通士兵的生活拿捏得这么准。甚至还有人认为,说不定许三多的故事里,就有作者自己的经历,真相是这样的吗?

实际上,作为当时战友文工团创作员的兰晓龙,他并没有士兵和连队生活经历。1997年9月,他从地方大学毕业,直接走进北京军区战友文工团。但这个作品也不是凭空“编”出来的,都源于现实,只是这些人物并没有把某一个具体的士兵个体作为原型。因为,在基层部队,像许三多这样的人太多了,几乎每一个士兵身上都能看到许三多的影子,他们很朴实,看起来不是很聪明,但很努力,最后成为优秀士兵。

兰晓龙认为,写士兵,就要以并肩战友的身份去感受士兵。那一年,根据军区的创作规划,他拟定选题后,挖故事、找灵感,很快就推出了几个“成果”。谁知,别人看后却说:“你写的这些军人是商场里的模特穿军装——假人一个。”折腾两年,却一个像样的作品都没拿出来,他感到十分沮丧和惭愧。

2000年的春天,他根据总政和军区安排,到京郊某装甲团当兵代职。为了不让连队干部战士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报到前,他专门换了一身旧的迷彩服,佩戴着一级士官的军衔,冒充集团军机关分配下连的打字员,开始了真正的士兵生涯。

可以想象,他的第一次队列出操是多么尴尬,第一次紧急集合是多么忙乱,也被战友们就兵龄津贴等常识问得张口结舌,即便熄灯后躺在被窝里,他还要操心第二天起床后,被子能不能整不成豆腐块……

然而,当兵三个月后,他和士兵们已经成了真正的朋友,战士们和他想啥说啥、口无遮拦,有的遇到困难时,还可以大大方方向他借钱。直到总政艺术局领导下部队检查文艺骨干深入生活的情况时,他的身份才彻底暴露。

那天,他很内疚,自费请班里的战友和连队干部吃了顿饭,他们不仅原谅了他的“卧底”,反而给了他许多创作上的鼓励,那些激情的话语从心里鞭策着他。

后来,他到营部和团机关继续代职,并随部队参加了一次军区组织的大型军事演习,使他更加开阔了视野,切身感受到了模拟战争情况下部队动态的美感,感受到平凡士兵在战斗环境下的伟岸,集体力量的伟大。

从一个地方大学生的视角看士兵外表,升华到并肩战友的身份感受士兵的内心世界,兰晓龙顿时觉得,士兵军帽下的表情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表情,面部肌肉都不用动就可换一种心情,深藏着很多的内容和内涵,而他要的是探寻这些表情后面最真实的故事。

而这些故事,只有和士兵们的感情深了才能挖掘出来。这些故事有苦有甜,有笑有泪,那样鲜活而无法猜测想象。这些人物和故事渐渐在他的心里越来越清晰,他把生活中的故事综合起来,塑造出有着军人共同神韵的人物,并给他起了个平易上口的名字,这个人就是主人翁许三多。

《士兵突击》播出后,很多人说,《士兵突击》中的每一个人几乎都可以在部队生活中找到对应的原型,惟独许三多找不到,而大家又觉得他是其中最接近中国士兵的人,原因就在于兰晓龙把许许多多士兵的形象和对许许多多士兵的感受和理解,综合了、提炼了、提纯了。

谈及创作的视角,为什么这部剧的重点不是各级指挥员和领帅机关,而是许三多、成才、史今、伍六一这样士兵群像,兰晓龙说,其实理由很简单,士兵是军中的基石,是军旅文学作品的永恒主角。之所以要专门写一个塑造这些普通士兵的剧本,就是要让人们通过这群活生生的士兵形象,走进我们的军营生活,了解我们的当代士兵,相信当代军人特别是我们当代的士兵依然保持着最可爱的品质!他们依旧是最可爱、最可敬的人!

许三多是一个土得掉渣的士兵,网上有人评论说,在现实军营里,确实有像许三多一样笨拙的士兵,但他们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成长为一个优秀的特种兵。许三多的好运来源于编剧对他的同情,所以才在作品中,把他“加工”成了成功的士兵。

士兵突击许三多原型,士兵突击许三多是什么兵(2)

兰晓龙却不这样认为。他说,他在某特战大队体验生活时,看到很多许三多那样的农村籍士兵,他们没见过世面,接受能力慢,初看总感觉笨笨的,甚至觉得他们缺根筋,但是他们肯吃苦,而且身上潜藏着令人惊讶的某些天赋。在部队这个大熔炉里经过一段时间的锤炼,他们身上的军人特质很快得到挖掘,最后百炼成钢成为优秀士兵。

至于说到“加工”,他承认对士兵有一份深挚的感情。士兵在部队默默奉献付出,洒过汗、流过泪,甚至负伤或者牺牲,但立功、入党、转士官、提干……他们个人苦苦追求的这些从军理想和目标,在服役期间不一定能实现。

就像史今,他想留在部队,但是,作为一个非技术型的士官,一到年限就得退伍,军事生涯不得不彻底结束了。尽管是部队的优秀骨干,但他们依然面对自然淘汰的命运。兰晓龙说,既然在现实中不能成全他们每一个人的梦想,那么,就让人们通过他的作品,记住这些士兵在部队的奉献和付出吧。

与这些年流行的军事文学作品里相比,《士兵突击》的剧情有个奇怪的现象,没有女记者,没有女工程师,没有将军的女儿了……但这部没有女人的作品却获得了众多女性的追捧,同时也催落了许多大男人的眼泪。笔者曾经以为,兰晓龙当初创作时,就是刻意要把它写成一部男人戏。

兰晓龙回答,他并没有刻意去回避女性,而是尊重军营生活的客观现实。他说,一线部队是完全封闭的军营,本身就鲜有女人的身影。他还提到在他代职期间,部队去内蒙草原驻训,茫茫四周不见人烟,正处青春期的战士们开玩笑说,就连抓只蚊子,也是公的。

一天,听说有牧民用马车拉西瓜来卖,而且有可能是女的,大家高兴极了,都早早做好了买瓜的准备。可是那天偏偏来了一个老头子,大家都非常失望。他说,这就是基层士兵的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不可能有女人出现,一旦加入就会变得不真实。

《士兵突击》播出后,其独特的艺术魅力顿时拥有了庞大的读者和观众,成为军事文艺作品的一大奇观,谈及创作这部剧,最想向这个社会传递什么,兰晓龙说,《士兵突击》向传达的是普通人的奋斗,一种积极向上的理想情怀和“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现在,是一个浮躁的时代,一些士兵包括社会青年,太敏感,太脆弱,经不起挫折。希望大家从许三多身上,懂得怎样去做我们自己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无论处在何种环境,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都不要放弃自己的理想与品格。

其实,生活本来就是一个问题挨着一个问题,我们要像许三多那样执着坚持,勇敢面对,锲而不舍去探寻人生的目标和过好自己的生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