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睿妍(上海交通大学)王春生(自然资源部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2021年3月19日,全球权威海洋生物学数据库《世界海洋生物目录》发布了2020年度“十大海洋新物种”名单。其中,由中国科研团队发现的“派大星”背板海星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难道海底真的存在“海绵宝宝”和“派大星”的“比奇堡”吗?这个由中国科学家发现于西北太平洋深海的新物种“派大星”和动画片里那个粉红的海星又有几分相似呢?这一物种名字的背后,又有什么神奇的故事呢?接下来,就让我们深入海底,探寻“派大星”的生存秘籍吧!
“派大星”居然不是五个角!
“派大星”背板海星与深海海绵(海马无人潜水摄自西太平洋深海海山)
提到海星,映入大家脑海的画面一定是五角星的形状,就连动画片里的角色也都不例外。然而“派大星”背板海星的长相却十分奇特,与常见的五角形海星不同,它具有7条细长的腕,腕上又有很多尖锐的长棘,它腕上的长棘可以使身体更好地吸附于海绵之上,利用长棘捕获水流中的颗粒有机物为食。
“派大星”身体中心的体盘非常小,整个身体除了骨板几乎没有什么肉,瘦骨嶙峋的样子与动画片中珠圆玉润的“派大星”刚好是两个极端。那么,为什么将它命名为“派大星”呢?
紧紧依附深海海绵上的“派大星”(蛟龙号摄自西太平洋深海海山)
原来,深海中不同种类之间的共生、共栖关系并不罕见,深海海绵、珊瑚等大型生物会为其他动物提供较好的栖息环境,因此,科学家们常常会在海绵上发现各种附着共栖的动物。这种生活于西北太平洋1000余米深海山上的海星,它的所有标本均在深海海绵之上被发现,紧紧相依的深海海绵与背板海星让人联想到“海绵宝宝”与“派大星”这对难舍难分的好朋友,这个深海新物种因此得名。根据双名法命名规则,“背板海星 (Astrolirus)”是这一新物种的属名,“派大星(Patricki)”是它的种名。“派大星”背板海星这个新成员正式加入到了深海物种的队伍中。
被低估的项链海星
讲到“派大星”背板海星奇特的长相,不得不提它背后的一个神秘家族——项链海星目。作为海星纲8个目中的一支,项链海星目的全部成员都栖息于深海之中。它们看似罕见,实际上却是分布特别广泛的海星之一。除了北冰洋以外,在全球各个大洋都有它们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