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叛徒都得接受同样的命运。在唐朝的安史之乱后,那些曾经投降叛军的官员们站在命运的分岔口,有人被流放,有人被腰斩,有人甚至还能东山再起。而决定他们生死的,并不是罪行的轻重,而是一个看似荒诞却残酷的标准:家世背景。贵族叛徒大多活了下来,平民叛徒却几乎被屠戮殆尽。这不是故事的结尾,而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开端。
安史之乱是一场牵动整个大唐命脉的战乱。公元755年,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掀起了长达八年的动荡。叛军势如破竹,短短一年多时间,唐朝的两京长安和洛阳相继沦陷。唐玄宗被迫仓皇出逃,安禄山则在洛阳称帝,建立大燕政权。这场浩劫,直接导致数百万平民死于战火,也让唐朝从盛世跌入谷底。
当时的局势危急到什么程度呢?中央百官的日子可不好过。叛军攻破长安后,许多朝廷高官被俘,甚至主动投降叛军。等到唐军重返长安,数百名官员身穿白衣,跪在城墙下哭泣请罪。唐肃宗面对此情此景,选择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处理方式:清算叛徒。但问题是,这场清算并没有一视同仁,反而让人看到了唐朝社会身份等级的冰冷现实。
一、用人唯亲,埋下祸根
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唐玄宗的用人风格就埋下了隐患。晚年的他,爱用贵族子弟和勋贵后人,甚至公开表示:“宰相子弟优先。”于是,像张说的儿子张均、张垍兄弟,还有其他高门子弟,纷纷占据了朝廷的重要职位。
问题是,这些人虽出身显赫,却未必真的有能力。更糟糕的是,这种用人方式让很多寒门才俊心灰意冷,也让贵族子弟们对唐玄宗的信任逐渐瓦解。比如张垍,他曾是唐玄宗的女婿,原本有机会成为宰相,但因为杨国忠的反对,最终无缘高位。这种反复无常的任用方式,让许多贵族心生怨怼,甚至在战乱中选择投降叛军。
直接安史之乱爆发后,张均、张垍兄弟没有跟随唐玄宗逃亡,而是转身投靠安禄山。张垍甚至被任命为叛军的宰相,成为叛乱中的重要角色。
贵族叛徒的投降,极大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基础,让叛军的势力迅速扩大。而唐玄宗在得知张家兄弟投降后,更是怒不可遏,但已无力挽回局面。
二、叛徒的两重身份:贵族与平民的不同命运
等到唐军收复两京后,清算叛徒成为唐肃宗必须面对的问题。但在处理这些“贼官”时,唐朝的“身份社会”暴露无遗。贵族叛徒往往被轻判,比如张均这样的“大贼官”,最终只是被流放,而他的儿子后来甚至还能在朝廷任职。相比之下,平民叛徒的命运就惨得多,大多被处以极刑。
直接陈希烈,作为叛军中地位最高的唐朝叛臣,按理说应该被腰斩。但因为他出身高贵,是唐玄宗的宠臣,最后的惩罚竟只是让他在家自尽。反观达奚珣,一个因为兵败被俘而被迫投降的官员,却被施以腰斩之刑,其儿子甚至被乱棍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