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才22岁、正在澳洲留学的李兆会被紧急召回家乡,仓促接班成了董事长。
李海仓多年创业历程中本有左膀右臂:副董事长辛存海,以及他五弟李天虎。假如由他们接掌,公司应该会继续在正轨上运行。
可李兆会的爷爷,坚持由孙子来继承大业。
李兆会年纪虽嫩脑子不笨,知道自己不能服众,开口表示:我先试两年,如果两年后不行,还是请五叔来管。
就算本想反对的,听这话也觉得合情合理。
有“顾命大臣”们保驾护航,应该出不了大乱子,假如李兆会能力不行,两年后换回李天虎掌管,大局还是稳的。
可命运就是这么离奇,李兆会“试接班”的那两年,正赶上了钢铁行业的好时候,业绩连续增长。
2004年度《福布斯》“中国富豪排行榜”公布,李兆会排名19,超过了父亲在世时的第27位。
他同时开启了资本市场运作(炒股)之路,大手笔入局民生银行,2006年抛售时,这一笔收益就高达26.59亿元。
一时间,李兆会威望急升。公司内部对他的怀疑声逐渐消散,恭维吹捧声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