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因为一炮而红,有好事者,就添油加醋的报告了康熙。第二个是皇后还在国丧期间,第二个,就是里面居然讽刺胡人安禄山,没有外敌入侵,唐朝国祚永存,第三个这小子,居然就是国学生。康熙一怒之下,就将洪升关进了监狱。
虽然不是必死之罪,不过这样的遭遇,也的确让他本来艰苦无依的环境雪上加霜。
得罪了父母,赶出了家门,得罪了皇帝,京城不能安身。“扰扰半生南又北,未知归计定何年。”那么这一首雪望,应该是做在1688年或者之后的大雪年。其中的茫然压抑,应该是心情的写照。
古人诗以言志或心曲,不贵多但贵真。而且有一些诗作是可以当做心灵日记看的。因为每一种写法都浓缩了作者的当时的心境。
那么洪升和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
现在的人以为《长生殿》是一部非常古老的戏剧,但实际它的诞生是在1689年。而推动《长生殿》演出的,就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父亲或者祖父曹寅。
在洪升60岁的那一年,曹寅亲自安排优伶演出,将作者洪升请到上坐,边演出边校对长生殿的底本,演出花了三昼夜,江南江北名士会集,可谓是空前豪华的音乐会。这其实也是替洪升正名,替他的《长生殿》宣传。
那么在《红楼梦》,我们往往会忽略元妃省亲时有一段《长生殿》的演出。这也是红学家能够确定《红楼梦》为曹雪芹或者曹家后人所写的重大原因之一。
在脂砚斋批红楼梦中,说长生殿,乞巧,伏元妃之死。这当然是了解红楼梦的一个线索。
但现实中,作者洪升很不幸,他在三天三夜的《长生殿》狂欢后,从曹府南京乘船回家,失足落水而死。
清朝的才子,留下不朽的名著,死法居然和1000多年前的李白是一样的。
只是到现在我们也没有破解《红楼梦》,说《长生殿》伏元妃之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含义?
上海:惊雷之后银装素裹赏雪梅
有人说《红楼梦》的作者是洪升,当然以洪升的才气,尚书后人,潦倒半生的现实,应该是有能力做出《红楼梦》的。但是清朝严酷的政治制度,野有遗珠,而且不止一两枚,这也是不争的现实。
那么回到这首《雪景》的诗本身,残酷的风雪,天地盖莫能免,梅花风雪扑面,花雪难分,是不能以单纯的审美来看待的。
那是从内心发出的压抑的悲怆。这倒是和红楼梦的结尾有着异曲同工的深意。那一片白茫茫大地落得真干净。
“寒色孤村暮,悲风四野闻。
溪深不受雪,山冻不流云。
鸥鹭飞难辨,沙汀望莫分。
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
安徽芜湖:踏雪寻梅别样春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