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曹雪芹于《好了歌》中喟叹:“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金银忘不了!” 尘世喧嚣,熙熙攘攘的人群,奔波辗转,大多都在为那几两碎银劳心劳力。钱,能维系生存,给予人尊严。然而,它也常被视作万恶之源,令无数人在逐利途中迷失自我,忘却本心。实际上,钱本身并无善恶之分,关键在于获取与使用的方式。老祖宗留下 5 条财富忠告,饱含智慧,道尽金钱真谛,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
一、以正途求财,凭本事致富
杨万里曾感慨:“日思柴米夜思钱,忙碌半生未得闲。” 为了生计,人们早出晚归,不辞辛劳,渴望财富增加,这是人之常情。但妄图通过欺诈、哄骗等不正当手段敛财,即便获得一时的利益,内心也会备受煎熬。“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唯有通过辛勤的体力劳动,或者运用智慧脑力,依靠自身的认知与努力去赚钱,才能坦然享受劳动成果。《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意在强调品德修养与财富获取的紧密关联。真正能长久拥有财富的人,往往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踏实的作风。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 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秉持正直与勤奋,财富才会成为稳固且安心的收获。正所谓 “小财靠勤,中财靠智,大财靠德”,平日里踏实劳作,提升认知,修养品德,财富自然会随之而来。
二、莫被*裹挟,知足常乐就好
鲍照留下诗句:“诸君莫叹贫,富贵不由人。” 生活中,有人因能力、时运等因素,生活仅达温饱;有人则凭借才华与机遇,轻松积累财富。有些东西命中注定,不必强求。知足者天地宽广,贪婪者心胸狭隘,无论赚钱多少,满足日常所需便足够。钱永远赚不完,*永远填不满,过度追求只会徒增烦恼。张养浩曾写:“粗茶淡饭饱三餐,早也香甜,晚也香甜。” 纵使家缠万贯,一日也不过三餐;即便拥有豪宅无数,夜晚安睡也只需一张床。吃穿不愁,生活安稳,便是幸福。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提到:“大多数人在安静的绝望中生活,当他们进入坟墓时,他们的歌还没有唱出来。” 很多时候,人们被无尽的*驱使,忘了生活真正的模样。懂得知足,合理规划金钱用于满足生活必需,而不是被物欲绑架,才能体会到生活的清甜。
三、消费需节制,储蓄是保障
《名贤集》告诫我们:“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 当下,许多人热衷于追求消费带来的快感,成为 “月光族”。他们认为工作稳定、收入不错,便肆意挥霍,毫无储蓄意识。却不知世事无常,看似安稳的生活,实则危机四伏。一旦遭遇意外,身无分文便会陷入困境,只能四处借钱周转。与其肆意消费,不如目光长远,理性消费,积极储蓄。存款是应对风险的底气,能守护家人的安稳生活。摒弃虚荣消费,远离无效社交,不该花的钱坚决不花。钱,既靠努力赚取,也需合理节省。克制消费,积极储蓄,才是真正的自律。约翰・洛克菲勒曾讲:“省钱是聪明的,因为省下的每一分钱都能生利。” 学会克制不必要的消费,把钱花在刀刃上,将节省下来的资金合理储蓄,为未来的不确定性筑牢防线,才是对待金钱应有的成熟态度。
四、财不外露,低调处世
有谚语说:“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 很多人发财后,迫不及待地炫耀财富,回乡在亲友面前大肆宣扬,在社交平台上也不断晒富,妄图以此获得他人的羡慕与尊重。然而,短暂的虚荣过后,带来的却是诸多麻烦。缺钱之人,会因你的财富与你套近乎,甚至开口借钱,借与不借都会让自己陷入两难。仇富之人,会对你的财富心生不满,恶意诋毁,无端造谣。而且,比你富有的人多如繁星,炫耀只会暴露自己的浅薄。《增广贤文》中讲:“财不露白。” 默默积累财富,低调行事,专注经营自己的生活,才是处世的智慧。西奥多・罗斯福曾说:“成功的人往往保持沉默,只有失败的人才会夸夸其谈。” 在财富面前,保持低调,不将金钱作为炫耀的资本,把精力放在更有价值的事情上,才能避免因财富引发的诸多纷扰。
五、钱为生活助力,健康才是根本
苏轼在《策别・课百官三》中提到:“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 从国家运转到家庭琐事,钱都至关重要。生活中大部分问题可以用钱解决,剩下的也能通过钱缓解。正因如此,不少人拼命赚钱,熬夜加班、带病工作,陷入 “996” 的忙碌循环,生怕停下脚步就会失去幸福。但钱只是实现生活目标的工具,并非人生的终极追求。若为了赚钱牺牲健康,最终辛苦积攒的财富可能都用于治病,得不偿失。正如《黄帝内经》所言:“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强调了遵循自然规律、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对健康的重要性。萧伯纳也讲过:“健康不是一切,没有健康没有一切。” 合理运用金钱,为自己和家人创造健康的生活条件,比如购买健康的食物、投资健身锻炼、获取优质的医疗资源等,而不是用健康去换金钱,才是真正领悟了金钱的价值所在。赚钱能提升生活品质,让自己和家人过得更好,但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最重要的是健康。该努力奋斗时全力以赴,该休息放松时好好休息,劳逸结合,善待身体,财富才能长久伴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