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日晚进行的2018年世界女排联赛首周分站赛宁波站末轮角逐中,中国队虽然0比3不敌韩国队,但仍以两胜一负摘得冠军。中国女排本赛季首次参赛就夺冠,不过主教练郎平赛后表示成绩是次要的,“这次比赛暴露了不少问题,尤其在对手给我们施加较大压力时,如何打出自己的东西,对我们是一个挑战。我们技术方面也有漏洞,一传、快攻、强攻等环节有待强化。本届世界联赛,我们要以赛代练,只有发现自身不足并及时弥补,才能真正取得进步。”
实际上,本站赛事是郎平继里约奥运会后时隔21个月再度现场指挥比赛。她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自己本想再花一段时间养伤,之所以选择提前“复出”,主要是希望带领球队朝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肩负重托 她提早回归
5月的宁波北仑,伴随着越发炎热的天气,当地也掀起了一股“排球热”。由于中国女排上演赛季首秀,全国各地的排球迷都来了,他们纷纷喊出“郎导领航,再创辉煌”等口号。纵观3场比赛,郎平无疑是最受瞩目的焦点,为了采访她,记者们赛后将混合采访区和新闻发布厅围得水泄不通。
里约奥运会后,郎平和中国女排又许下一个4年承诺。不过,去年两度接受髋关节手术的她改任球队总教练,退居二线。直到今年4月国际排联公布世界联赛各队名单时,郎平才回到主教练的位置。
郎平坦承,此次重回一线比预想早了些,“按原计划,我今年依然不坐教练席,但领导、球迷各方面都比较看重队伍新老交替,希望成绩更稳定,所以我还是回来指挥了,这样其他教练的心也会更定。”
正如郎平所言,她的回归令教练和队员们感到安心。“有郎导在,大家心里很定。”助理教练安家杰坦言,今年他在球队集训中工作量不小,“但有郎导把关,可以确认是走在一条正确的路上。”
(二)提携后进 她狠抓细节
里约奥运周期,中国女排的教练和保障团队依旧强大,从助教、陪练、技术分析师到队医、康复师、体能师共计十余人。郎平“重出江湖”后,不忘继续提携年轻的教练员,她说:“其实他们做得已经很好了,但临场经验还相对匮乏。教练要阅读对手,也要阅读自己的球员,关键时刻说什么话、怎么调整,都需要阅读。”
对此,去年以执行教练身份带队的安家杰深有体会,“比赛是瞬息万变的,如何使队员打得更坚定,有时我会请教郎导,她也会经常提醒我。”中国女排队员也普遍反映,郎导带队更注重细节,让人更觉踏实,“跟着郎导练是很累,要经受体力、脑力等多重考验,但收获很大,提高也很快。”
对于拿过世界冠军的球员,郎平有一套独特的激励方法。比如临时顶替休假的朱婷任队长的北京籍主攻手刘晓彤,因训练和比赛表现出色被郎平奖励了一面小红旗,她开心不已:“感谢郎导的信任!我在队里有些年头了,现在要把全队串起来,帮助新人们适应比赛、增长经验。”
至于年轻球员,郎平认为她们比起其他世界强队的球员还有不小差距,“包括基本功、阅读比赛的能力,都要静下心来慢慢抠细节。要想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必须刻苦钻研,认真研究对手,知己知彼。有时候我们的实力不如对手,但如果细节方面做好了,就有机会赢球。”
(三)带伤执教 她全力以赴
众所周知,中国女排主教练面临的压力和工作强度非同一般。以本站比赛为例,郎平16日晚指挥完比赛后一直工作到午夜,研究对手的录像资料。17日上午,她又带队前往场馆训练,一站就是两小时,走起路来步履蹒跚。
说到自己的身体状况,郎平表示,腿伤大概恢复了百分之七十,“虽然手术很成功,但腿还是有反应,站立时间长了会疼。我现在上下楼梯可以不扶扶手了,但由于伤病太多,有些肌肉萎缩了,比赛期间没工夫做康复,只能其他时候挤时间。”
除了白天的训练,郎平晚上还会要求队员学习业务,针对主要对手的特点开展“头脑风暴”,每天日程安排得满满的。“我们要培养运动员的排球智慧和临场应变能力,很多环节要在集训时做好,队员和教练的备战才能同步。”郎平说,“大家对中国女排的期望值那么高,我们就得认认真真地工作。我不能预测最后的成绩、结果会怎样,但必须尊重这个过程,每一天训练都尽心尽力,无愧于心。”
(四)培育新苗 她着眼未来
本赛季,中国女排最重要的任务是9月下旬在日本打响的世锦赛,外界都期待她们向冠军发起冲击。谈及此,郎平直言任重而道远,“今年队里已经没有老将了,只有几名中生代球员,她们也不太成熟,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过去一个多月的集训,年轻队员存在技术缺陷,进攻速度不够快,弥补起来特别吃力。”说到中国队在国际排坛的定位,她低调地表示,“目前在世界前六名左右,整体实力较弱,我们还要一步步完成新老交替,扎扎实实地前行。”
眼下距东京奥运会还剩两年,郎平觉得备战时间不多了。考虑到自己2020年后继续执教的可能性很小,她正在下大力气锻炼新人。遍览中国女排的大名单,李盈莹、孟子璇、胡铭媛等均为首次入选国家队的“新鲜血液”,高意、王媛媛等也只是“二年级生”。58岁的郎平说:“从去年开始,我时刻关注和考察新人,二传、副攻、自由人这些位置都在为东京奥运会以后培养运动员。”
记者 | 黄志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