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红军在1934年至1936年间进行的一次战略转移。长征思维导图包括:红军战略转移、战略目标、战略路线、战略部署、战略战术等。
主要事件包括: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草地、会宁战役、兰州会议等。长征是中国革命的重要里程碑,使红军得以保存实力,最终在抗日战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以下是长征思维导图及主要事件的概述:
思维导图:
长征
背景
目的
路线
战略意义
主要事件
红军撤离江西
红军长征开始
江西苏区的失败
红军在四川的转折
红军穿越大渡河
红军进入陕北
红军与八路军会师
主要事件:
红军撤离江西:1934年10月,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被迫离开江西苏区,开始了长征。
红军长征开始:1934年10月,红军开始了长征,目的是为了寻找新的革命根据地,避开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江西苏区的失败:红军在江西苏区的斗争失败,被迫离开苏区,开始了长征。
红军在四川的转折:红军经过长征到达四川,进行了整编和休整,为后续的长征做准备。
红军穿越大渡河:红军在1935年5月成功穿越了大渡河,摆脱了国民党军队的追击。
红军进入陕北:红军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建立了新的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红军与八路军会师:1937年,红军与八路军在陕北会师,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些事件是长征过程中的一些重要节点,对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