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笄,发簪。古代女子年满十五岁而束发加笄,表示成年。後世遂称女子适婚年龄为“及笄”。
(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未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 结婚的年龄。
从周代开始,只要是及笄的女孩子,还要举行笄礼,也就是女孩的成人礼仪,笄礼也被称做事上头,或者是上头礼。
笄礼参礼者以女性为主,主人、正宾、赞者、赞礼、摈者和执事由女性担任。主人:笄者的母亲笄者父亲:笄者父亲。
笄者:成年待行笄礼者,赞礼一人:主持笄礼仪式。正宾一人:由主人选择。选择德才兼具的女性师长为佳。赞者一人,正宾的助手。
古代女子15岁称为及笄。 及笄,汉语词语。亦作“既笄”。古代女子满15岁结发,用笄贯之,因称女子满15岁为及笄。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如“年已及笄”。 语出《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郑玄注:“谓应年许嫁者。女子许嫁,笄而字之,其未许嫁,二十则笄。”笄,发簪。后因称女子年满十五为及笄。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