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取”字的含义相当丰富,其本义及引申义都与古代社会的生活、战争及文化习俗紧密相关。以下是对古代“取”字含义的详细解析:
一、本义
“取”的古字形像以手取耳,这一形象来源于古代战争中的一种习俗。古代战争中,*死敌人后,会割下战俘或被*死的敌人的左耳作为军功的凭证,割取的耳朵越多,功劳也越大。这种行为也被称为“聝(馘)”,正是“取”的造字本意。因此,“取”的本义即为“割取耳朵”,表示有所获取。
二、引申义
俘获、捕获:由于“取”的本义与战争中的捕俘行为相关,因此它很容易引申为俘获、捕获的含义。无论是战争中俘虏敌人,还是狩猎中捕获野兽,都可以用“取”来表示。
攻占、夺取:在古代,征服城邑、占领土地也可以用“取”来表示。这种用法体现了“取”字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如《左传》中就有“夏取邿”的记载,表示鲁国轻而易举地占领了邿国。
拿取、拿:随着语言的发展,“取”逐渐泛化为一般的拿取动作,既可以表示从某处取得某物,也可以表示用手或其他工具将某物拿起来。如《尚书·召诰》中的“太保乃以庶邦冢君,出取币”,就是表示太保带着众位国君出去拿取礼物。
取得、获得:除了具体的拿取动作外,“取”还可以表示抽象的取得、获得意义。如通过努力获得成就、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等都可以用“取”来表示。
选取、采取:在决策或选择时,“取”也可以表示选取、采取某种方法或态度。如《孟子·告子上》中的“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就是表示在两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选择更为重要的那一项。
娶妻:在古代社会,男子以武力掳掠女子为妻的习俗也促使了“取”字引申为娶妻的意义。如《诗经》中的“取妻如之何”,以及《史记》中的“吴起取齐女为妻”,都是表示娶妻的意思。
其他引申义:“取”字在古代还有迎接、邀请、招致、听从、任凭等多种引申义,这些含义都与其本义或基本含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综上所述,“取”字在古代的含义十分丰富多样,既包含了具体的拿取动作和军事行为中的俘获、攻占等含义,也涵盖了抽象的取得、获得以及选取、采取等意义。同时,“取”字还因古代社会的特殊习俗而引申出了娶妻等特定含义。这些含义共同构成了“取”字在古代汉语中的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