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踢猫效应
通常用来形容人在情绪被激发时,把情绪发泄在身边弱者身上的行为。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可能会选择找一个比自己更弱小的对象来发泄情绪,因为这样做可以让人们感到更强大和有控制力,从而减轻自己的不良情绪。
2.奶头乐理论
是指人类对于幸福感的适应能力。人们会不断追求更多的物质享受和感官刺激,但这些快乐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适应这些感官刺激和物质享受,体验到的快乐感会逐渐减弱,直到回到与之前相同的幸福感水平。
3.鸟笼效应
是指一个人或团体被限制在某些特定环境或局限中,而难以看到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多的机会。这种效应源自于鸟笼的结构:鸟儿们无法飞出笼子,只能局限在一个小小的空间内。
4.手表定律
是指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情境中,人们会通过反复查看时间来缓解焦虑和压力,甚至有时候没有什么特别重要的事情也会频繁看表,这种现象就被称为手表定律。
5.破窗效应
认为如果一个社区或地区出现了一批未修理的破窗户,那么其他人也会觉得这里没有秩序、没有人管,就会更有可能去破坏、打砸抢劫等违法行为,从而导致更多的犯罪行为出现
6.刺猬定律
该定律描述了两只刺猬相互依偎获得温暖时所遇到的问题:当两只刺猬靠得太近时,它们的刺就会互相刺伤,但如果它们离得太远,又会感到寒冷。因此,刺猬们需要找到一个既能保持温暖又不会相互伤害的距离。
以下是6个经典的心理效应:
1. 赫尔曼德效应(Hermann Grid Illusion):当我们注视一个由黑方格和白方格组成的格子图案时,会产生灰色的斑点或线条,尽管实际上图案中并不存在这些灰色区域。
2. 巴甫洛夫条件反射(Pavlovian Conditioning):这是一种经典的条件学习效应,人或动物通过多次将一个无条件刺激(如食物)与一个有条件刺激(如铃声)同时呈现,最终会对有条件刺激产生自动反应。
3. 斯特鲁普效应(Stroop Effect):在一种任务中,当我们要读出一个单词的颜色,但该单词实际上是另一种颜色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出现困惑和反应时间延长的现象。
4. 达文波特效应(Dunning-Kruger Effect):这个效应描述了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存在一种偏差,即在某个领域能力较低的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能力,而能力较高的人则往往会低估自己的能力。
5. 形状感知偏差(Shape Constancy):这是一种感知现象,即当物体的角度或位置发生变化时,我们仍然能够识别出它的形状。例如,一个桌子在不同角度观察时仍然被认为是桌子。
6. 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人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会受到最初接收到的信息或数字的影响,这些信息或数字就像是一种"锚",对后续决策产生影响。
这些心理效应在心理学和认知科学中被广泛研究,并且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思维和行为的一些特点和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