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步履蹒跚
【拼音】: bù lǚ pán shān
【解释】: 蹒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样子。形容走路腿脚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样了。
【出处】: 宋·龚熙正《释常谈·步履蹒跚》:“患脚谓之步履蹒跚。”
【举例造句】: 手里捧着一对大蜡烛,步履蹒跚的走了进来。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7回
【拼音代码】: blps
【近义词】: 一步一摇
【反义词】: 大步流星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人走路缓慢
【英文】: teeter
【步履蹒跚】
[释义]步履:步行,行走;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形容行走缓慢,迈步不稳的样子。
[出处]宋•苏颂《乞致仕第三表》。
[近义]步履维艰。
[反义]大步流星。
【蹒跚学步】
[释义]走路摇摆的样子。比喻做事刚刚开始。
[出处]《中华少年》。
[近义]踉踉跄跄。
[反义]大步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