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各地名称的由来,达州市的历史文化背景

首页 > 政策法规 > 作者:YD1662023-01-16 19:27:45

达州历史悠久。上古隶属巴地,夏属梁州,商周隶属雍州,春秋战国属巴国,秦、西汉属巴郡宕渠县。东汉和帝永元二(公元90)年,从益州巴郡宕渠县分出东部地区设置宣汉县,意为宣扬汉王朝的德威,其治所在今达州城。此后,更名万州、通州、开巴郡、通川县、达县、达州等,嘉庆七年(1802),达州升为绥定府,设附廓首县达县。达州城历为郡、州、府、县治地。从设县治开始修建城墙,一直到元代都是土墙。明代弘治年间(1488-1505),将土城墙砌石,在城墙上构筑凹凸形状的城堞,并按东、南、西南、西、北的方位修五道城门,东门叫迎晖,南门叫锦川镇雄,西南门叫朝宗,西门叫扬武,北门叫来凤;嘉靖二十一年(1542)全部改土墙为石墙,增建防卫设施。清康熙十三年(1674)因“甲寅病变”,城楼设施毁于战火。乾隆三十三年(1768)重建时,将城墙由629丈增加到735丈6尺6寸,周长由3.5里增至4里,城高由1丈5尺增加到1丈7尺,改五道门为四道城门,封闭西南门,保留东迎晖门,南朝宗门,西扬武门,北来凤门;沿城墙外均修壕沟蓄水,加强防护。清朝嘉庆后期,达州城建设呈现高速发展期,经历署、学宫、典史署、巡检署、清军绥定协署、守备署等署衙增多,公善事业单位陆续兴建,兴修、培修一些祠、庙、寺、庵,兴修滩头街至永丰街、文家梁一带的街道。至清朝末年,达城有大小街巷65条。

达州各地名称的由来,达州市的历史文化背景(1)

清朝乾隆时,达州境内设置清风、明月、翠屏、垂虹、宝芝和楚清明翠6乡;嘉庆达县沿袭乾隆6乡;宣统末年(1911),撤楚清明翠乡,清风乡分为上、下清风乡,仍为6乡,这一年,爆发了辛亥革命,四川宣布脱离清政府,达县于10月下旬宣布独立。民国元年(1912),达县合并上、下清风乡。与此同时,为防军队入境扰民,护卫城区安全,划清风、明月、翠屏三乡近城二十里之地,临时成立护城团,归城区管辖。所设团甲共八区,其中城内四区,城外四区。护城团外四区的名称与护城团的内区相对应,且以方位命名,分别为东外区、南外区、西外区和北外区。这些最初临时性的军事防御设置,经过沿袭、变更,成为后来的东外、南外、西外和北外的乡镇建制名称。(郑景瑞)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