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将至
过了春分后,就是清明节了,对于我们华夏儿女来说,清明是上坟祭祖的日子。
在外面奔波了许久,清明节这一天可以回到老家,并去先祖坟墓旁边,给先祖添一添土,敬上一束花,烧上“一刀纸”,以表达我们后辈们的孝敬和缅怀之情。
清明祭祖
所以清明节,它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节气”,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祭祀节日,清明节承载了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所以其历史意义应该大于民间传统的。
可见古人对于清明节祭祖的重视程度,而历经几千年后,清明节祭祖的文化依然经久不衰,所以清明节其实表达的正是:让每一位活着的人有了非凡的意义。
对于清明节的祭祀,老祖宗认为清明节祭祖,并不是百无禁忌的,而是有很多的讲究,比如这句俗语“新坟不过春社,老坟不过清明夜”也是由此而来。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们在清明节祭祀的时候,没有满三年的坟墓,必须在春社日之前祭祀,但是对于三年以上的老坟,其祭祀的时间不能晚于清明节的晚上。
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新坟不过春社”
不要小看这句俗语,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的文化传承。
首先,这句俗语中提到了“社”。
而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社日分为“春社”和“秋社”,这当然是祈求社神赐福、以达到五谷丰登的目的,而在古时候的农耕社会下,人们对于这个节日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春社日起源于汉人春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在古时候是不固定的。秦朝时期就有“春社日”的习俗,到了宋朝的时候规定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社日。
在《幼学琼林》中这样记载:冬至百六是清明,立春五戊为春社。
这里面就包含着历法知识和我国的风俗习惯。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为啥新坟上坟扫墓不能“过春社”呢?
这其中的原因,涉及到一些神话传说,据说在阴曹地府,阎王为了同情那些刚来到地府的人,初来乍到,被一些老鬼欺侮。
于是,便特意允许他们提前去领取自己后人的供奉,不过,春社日过去后,清明便相隔不远了!那些老鬼便也可能出来活动,如果让他们发现新坟祭座上的供奉,那么,他们就会萌生出抢劫的想法。
因此,阎王便规定新坟扫墓上坟的时间不能超过春社日。不过,这些说法就是种神话传说,只不过是当时的人们对自己已故亲人的一种期盼。
第三个问题,“新坟不过春社”中的“新坟”,很多人都认为是指那一年刚死的人,这种理解就大错特错了。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规矩,自己的亲人死后,纵然已经下葬,自己还要去为他们守墓,在守墓期间,一定要虔诚,而且要穿戴孝服。守墓的时间是三年,从亲人去世的那年就算起,这在古代称为“三年守孝”。
所以,新坟的概念也是从一个人去世的那年算起,三年之内都是新坟,因此,在这三年内,每年扫墓上坟都不能超过“春社”日。
“老坟不过清明夜”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后来又吸收了上巳节的内容,才演变成我们所知道的现在这样子。
而从古就有这样一句说辞,即:“早清明、晚十一”,以此来表明祭祖的时节。我们知道,清明节、中元节与十一的寒衣节被称为中国三大鬼节,而这里说的清明与十一即是指两大鬼节。
而“早清明、晚十一”则是指这两大节日祭扫的时间上,在清明节时上坟祭祖宜早不宜晚,最好在清明前一两周时间内举行祭祖,同样在时间上也是不能过晚。古人说“上坟不过未时”,而未时的是指下午一点到三点,因而清明上坟最好在下午3点之前。
从现在来看,如果是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祭祀一般都会提前3-5天居多,而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回老家祭祀,会选择周末的时间,带着一家人回到乡下祭祀,或者是去墓地祭祀。
而选择清明节当天祭祀的人也有,但是不多,尤其是在农村,都会提前祭祀。
不同的地区,不一样的说法,习俗不同,但本意都是一样的,来怀念我们的亲人。
同时,建议有时间的朋友,没时间抽时间的朋友,回回老家给亲人们扫墓吧。
云族谱作为电子族谱编修的先行者,致力于传承中华优良传统文化,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好风尚,种植族谱树、在线修谱、打造家族社区!
用科技让家族传承更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