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先学好服务500、1000个微信客户,用户多少不代表营销能力,仅仅是一个数量,用户的互动价值才是微信营销的核心,多创造和读者沟通的话题,让整个公众账号活跃起来。水不流动就变成死水,公众账号没有活跃度就是一个死号,没有任何价值。
◇利用小号为公众号加粉在讲到利用微信公众号来营销时,很多企业家往往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我建立了微信公众号之后,如何让粉丝知道并且关注我?没错,这是一个十分实际的问题。众所周知,那些像星巴克、麦当劳、唯品会等大品牌,它们建立公众号之后,不需要太大的宣传就可以获得很多粉丝关注,因为它们本身就是一个品牌,粉丝自然会主动关注。但是,如果一个不知名的企业或者一些中小企业想要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推广出去,获得粉丝,似乎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然而,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就一定能够想到办法。笔者认为,官方大号利用小号来加粉丝并且做推广就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当你的官方大号得不到宣传的时候,最好寻求一些辅助帮助,利用小号来推广大号已经被很多企业所证实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经过市场调查,适合利用小号来加粉做推广的行业主要包括:美容业、娱乐业、艺术创造业、服装店、餐饮行业等。
在北京曾经有一家做艺术设计的工作室,就是利用小号来推广大号进行加粉的。一开始,这家企业就跟上了微信营销的发展潮流,建立了企业公众号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也设置了很多关于优惠信息、艺术设计创意活动、艺术作品展销等内容。但是令该企业着急的是,企业公众号上的粉丝仅仅十几人,而且还都是自己的朋友,所以很难推广。
后来,老板想到了利用小号来推广的方式。于是,让企业员工纷纷建立几个小号,在小号的签名上都加入自己的企业广告,并且在小号的“朋友圈”、“附近的人”等功能中,推广大号,将企业的公众号推广给朋友和附近的人。这样一来,企业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获得了不少粉丝加入。一个月之后,该企业获得了接近1500万名粉丝。
接下来,该企业又进行了一些线下活动,很快粉丝数量又得到了迅速提升。如今,该企业已经获得了认证,成为了艺术企业中的佼佼者。
由此可见,通过小号来宣传和推广大号的主要方法有以下几点:
第一,小号签名不可忽视。
如果想要用小号来推广大号,那么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小号签名。在签名栏里,我们可以将企业的大号微信号或者企业的名字以及简介放在签名上。这样别人就能看到你的这个信息,有需要的人就会关注你。
第二,利用查找“附近的人”来向附近的人打招呼,做宣传。
小号可以通过“附近的人”功能来向附近的陌生人打招呼,甚至可以群发信息,将自己的大号推广出去。这对一些地处繁华商业圈的餐饮业、美容业、娱乐业等都很有帮助。附近的人只要看到你的信息,如果他们有需要,那么就会关注你。
第三,通过“漂流瓶”、“摇一摇”等来推广大号。
招商银行就曾经使用这个方法来推广自己的企业公众平台,而且通过“摇一摇”功能还能不断地摇出新的朋友。然后将你的信息和大号强制推广给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一定会有人因此而关注你。第四,群发信息,推广大号。
小号可以通过搜索自己的朋友和好友来建立微信群进行群聊。在群聊里,我们就完全可以将大号的信息、平台号推广给群成员。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就一定能够扩大自己的声势,宣传自己的平台大号。
◇用免费服务吸引客户我们营销的目的说穿了还是为了赚钱,不管是采用哪种活动形式,这一点不会改变。虽然微信营销活动对用户吸引力最大的还是免费项目,可是如果一直免费,就算你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商家最终还是只有关门大吉了。
免费是为了收费,这是大家的共识。关键在于怎样才能把客户从免费服务引导至收费服务上。免费策略在销售中经常被用到,而在微信推广的营销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就如同之前分析的,加一个关注就可以获得一杯免费饮料,和加一个关注可以获得八折购物的权益,大部分人会选择前者。尽管八折权益可能带来的价值更大,但并不妨碍我们去获取既得的眼前利益。
然而对于商家来说,可以利用免费饮料吸引对方一次两次,但是如果对方持续不消费,而是不断从我这里拿走免费饮料当然不行,所以我们必须要让他开始在我这里消费。
在营销招数中,有一种称为“免费午餐定律”的概念,意思是商家让消费者吃到免费的午餐,处于一种潜在的愧疚感,消费者就会购买商家的东西。
这种模式在日常买卖中经常会遇到,比如,买花生的阿姨会让你尝尝她的花生,你觉得好吃,就会多多少少买一点。同样,卖菜的大叔如果每次在你买菜后还送你两根葱,你同样会忠实地成为他的顾客,尽管你知道也许在别家摊位上买的菜会更便宜一点,但这不妨碍你依旧选择在他那里买菜。因为你的心理会有“内疚感”。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在这时“免费午餐定律”可以呈现,而在要做其他销售时,却收不到效果呢?
比如,最典型的培训业,有很多培训公司都会以免费沙龙的形式去吸引客户,目的无非是为了让大家在喜欢上该项服务以后,愿意为获取更好的服务买单。思路是好的,但事实上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很多人免费的沙龙就会来听一下,反响似乎也很热烈,可要让他们参加一些培训和再学习,他们却并不积极。
问题出在哪里呢?
比如,开烘焙商店的小李,她的模式虽然是进行免费的烘焙沙龙,但沙龙或者烘焙教学并不是她销售的产品。如果她把这改成主要销售的方向,参加过沙龙的人就会觉得,我既然都免费参加了,你还要收费,我就很难接受。所以,消费者可以掏钱买烘焙原料,但是让他们掏钱去交流学习烘焙技巧就很难了。
其实,要让”免费午餐定律”呈现效果的条件有两类,要么就是消费的代价很低,几元、几十元甚至一两百元的东西,买了就买了,就算是为了你免费的心意,我也可以领这份情。但是当购买的东西价值几千上万元时,情况就变化了。
从免费项目到收费项目,尤其是价格相对高昂的项目,对消费者来说,需要做出的心态改变比一开始就收费更大,他很难接受这种改变,无法做出购买动作,我们之前的努力也就白费了。
客户骨子里永远希望不付出代价就能获取回报,尤其是当他吃到免费的午餐时,你还期待对方会为此掏钱吗?是的,在他的概念中,这个产品只值免费!更重要的是,客户十分清楚,你的免费,是为了后续的收费。在这两个因素累加的结果下,如果要让事情改变,就只能让对方相信一点:我付出金钱,可以得到比这更好的结果。
我们来看这样一个案例:
A公司和B公司从事的都是早教事业,两家早教从环境、课程定位再到教育模式都相差不大,价格方面也是在伯仲之间。在这种情况下,决定两家早教中心生意好坏的除了环境,就只剩下营销手段了。
在调研这两家公司时,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他们采取的营销模式也非常接近,都属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营销,儿童医院、妈妈网络社区上都能看到他们的广告,同时也都开展了微信营销。但是最终结果却令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那个地域更偏一点的B公司的生意反而更好一些。
答案其实就在免费策略的运用上。
一般来说,早教中心都会不定期地举行试听课,让妈妈们带孩子前来试听,这种试听课每个月会有一两次。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让妈妈和孩子感受讲课的内容,了解学校的软、硬实力。但是很多精明的家长其实都知道,基本上比较大型的早教中心都会有试听课的机会,我这周在这家听,下周去那家听,就只是免费地走上一圈,也许孩子都一两岁了。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还要花费几万元的代价去购买课程呢?
这就是问题的关键——几节免费课无法让消费者产生足够的内疚感,去促使他们进行消费。
A公司的免费营销模式也是比较传统的,所以效果有限。相比之下,B公司就比较大胆,B公司也有免费试听课,但是试听课的时间不是一节课两节课,而是两个月,也就是十六节课。按照200元一节课的价格来计算,这相当于让家长省了3200元。这么大的优惠,家长们当然愿意参加。
但是要获得这个免费的名额是有条件的,首先必须要加微信,调查表必须要做,这对于家长来说当然没有问题。不过家长必须要遵守一个规定:这1 6节课虽然是赠送,但是必须按照要求准时上课,不可以迟到缺席,否则就要把免费试听的名额让给其他家庭。
如果你是家长,面对免费的1 6节试听课,会不会很愿意遵守早教中心的规定呢7的确,很多家长都会愿意。因为既上了课,又省了钱,一举两得。
事实上,这正是B公司要达到的效果——因为在之前的调查中他们发现,很多家长之所以不愿意购买早教课程,除了考虑价格因素之外,更重要的一点就是不知道花了这笔钱有没有效果,而且早教课程要起到效果,最好是每周来两次,有的家长会考虑周末希望自由安排,平时上班又没空,再加上免费试听的机会很多,这才放弃了报名。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这1 6节课家长带着孩子一堂不落地上过来,而且感觉也不算累,是不是这层顾虑就被打消了呢?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这1 6节试听课并没有因为免费而缩水,不仅教学计划都通过微信发送给家长,而且在课程设计上也很有针对性——让年龄相差不大的孩子组成一个班,上课时由老师带领着进行团队协作的游戏,两个月以后,很多孩子都和其他小朋友熟悉了,一到周末就想去早教中心和他们一起玩。加上孩子的社交、美术、舞蹈等方面确实有所提升,这时候对于家长来说,重磅的免费午餐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平衡了收费带来的阻碍,再加上孩子本身的变化,转变的动力已经足够。这时候再让家长们接着掏钱去上后面的课程时机就成熟了,所以B公司的续单率非常高也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