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决赛,王濛在身体不适,比赛中被韩国队员干扰的情况下,依然稳稳外道超越夺冠
男子短道速滑名将阿波罗赛前评价,“尽管体能状态不佳,王濛可以通过其它环节弥补,这是她最恐怖的地方”。
冰刀上的锋芒站在一众光环加持的奥运冠军中间,王濛有几分特立独行。
她是中国传统路径下培养出来的运动员——在黑龙江的冰天雪地里摸黑训练、吃集体饭、艰苦奋斗改变命运。但翻开另一面,王濛身上的自信与锋芒,又与从小被教育刻苦低调的孩子有些反差。
很少有中国运动员像她一样,对着镜头斩钉截铁:“有我参加的比赛,她们只需要争第二就好了。当她们拿到第二,就可以像冠军一样庆祝了。因为她们这辈子,只能拿第二。”
王濛:不允许别人滑到我前面
很难追溯形成个性的源头。但当她与最热爱的短道速滑项目相伴出现时,身上刺儿头的劲忍不住往上冒。
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王濛参加有希望夺金的500米比赛。还没滑到终点,她被裁判罚下场。气打不过的王濛跑去和技术代表理论,没争到结果,当场摔冰刀和头盔。
后来,在接受采访时,她解释称,此举想告诉裁判:“以后你判我王濛的时候,你得看着点,可判可不判时,并不是随便都能判我的。”
这股劲似乎唯她独有,2006年都灵冬奥会女子3000米接力,中国队对判罚感到不满,王濛跑去反复和裁判理论:“我就想告诉别人,中国队不是好惹的。”
等温哥华冬奥会声名鹊起后,她透露,都灵的经历让她拥有了使命:“裁判不是判我吗?我让你跟不上我,让你哪个国家的,连我屁股的影都看不见,我看你裁判怎么判我?”她在那时暗下决心,韩国队在都灵的金牌有六枚,男女各三枚,再过四年,中国队要包揽女子所有金牌。
王濛给自己定下目标,要包揽所有金牌
前主帅辛庆山说,王濛的脑袋很聪明,“只要认可那个东西我就来,不认可那个东西打死都不认”。这让她成为一名难得一遇的运动员。
队友张会(温哥华冬奥会3000米接力冠军)记得,除了训练,王濛每天要花费很长时间磨刀,对冰刀的钻研超出普通队员。“我们磨刀只是当做生活日常的一部分,磨完基本不研究数据。但唯独她要对刀进行全面筛查、检查。”
每天的细致工作让王濛逐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17.25厘米长的冰刀——这一尺寸由她开创。在过去,如同佩戴隐形眼镜,冰刀的正常尺度以0.5递增,17厘米、17.5厘米是大多数女运动员的选择。磨着磨着,她成为队友周洋、李坚柔等人的器材师。
2010年温哥华奥运会后,26岁的王濛继续新一轮奥运周期,接力队友张会、孙琳琳则选择退役。
央视解说刘星宇后来问她,怎么没想过像张会一样急流勇退?王濛回复:“如果我40岁还能站在冰场,我会感觉很幸福。不需要通过运动成绩证明我们还能拿多少块奖牌、金牌。”
更可贵的是,面对逆境,王濛对短道速滑的热爱与坚韧丝毫未减。2012年,她被下放至黑龙江省队,跟随其赴加拿大训练——因2011年与领队王春露在丽江的冲突,她遭禁赛两年。
2011年,王濛因与领队王春露在丽江的冲突被禁赛
一块挂在省队训练室的白板,写着她近乎自虐的训练计划:
女孩子练核心力量,不同仪器练的重量分别是70、80、85、90。MENG特指王濛,单独列出,对应的重量为85、100、110、120。
美国短道速滑运动员凯瑟琳在评价王濛时表示:“作为女生,我们不想听别人说‘啊对不起我不是故意挡你道的’。这是我这么尊重王濛的原因,她为了胜利不顾一切地拼搏。”
2013年3月,王濛复出参加世锦赛,一举斩获四枚金牌。世锦赛官网为她写道:“毫无疑问,王濛就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短道速滑选手……这一切是在远离赛场长达两年半复出不久创造的,奇,真奇。”
站在冰场上佛有魔咒般的巧合,每逢奥运会前夕,中国短道速滑队都会折损一员大将。2010年刘秋宏,2018年臧一泽,2022年韩天宇。
王濛则倒在2014年1月16日的队内训练——离赴俄罗斯索契一周的日子。
她曾云淡风轻地形容这段经历:被男队员撞出赛道后,她的身体转了一圈,脚留在冰面,然后被抬到担架,鞋子已经脱不下来;等打上临时石膏后,全场都懵了,“我已经看不到自己的脚踝”;接着送去拍片,人还没从CT机器下来,外面已经哭声一片。
结果显示,王濛两侧踝骨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