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是可以的。1979年,12岁的郑海霞入选商丘业余体校,开始了自己的篮球生涯。
虽然郑海霞的父母都只是普通的农民,不过,他们信奉“人穷志坚”,在郑海霞出发之前,父亲曾教育她“要有远大的志向”,这一点被郑海霞牢牢记在了心里。
此后,郑海霞一直刻苦努力,不仅仅是因为她对篮球的热爱,更是因为她心中也有远大的理想。
经过训练,学校的教练发现,郑海霞不仅仅只是“个子高、适合打篮球”,她的篮球天赋也很高,只经过了不到一年的训练,就成功入选了武汉部队篮球队。
在武汉,郑海霞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当初哥哥希望郑海霞当运动员的初衷——但这还产生了一个“副作用”,那就是郑海霞的身高窜得更快了,似乎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
1982年,郑海霞的身高已经达到了2米,即使对于一个男篮运动员来说,这都是相当出众的身高了,况且郑海霞是一个女篮运动员。这一年,15岁的郑海霞被八一女篮看中,前往北京打球。
在北京,郑海霞被国家女篮主教练杨伯镛看中,想要将她调入中国女篮,郑海霞受到重视的一个理由是,郑海霞当时的身高已经达到了2.06米。
但这次调动的过程并不顺利。郑海霞受到重视是因为她的身高,而她调入国家队最大的障碍也来自于她的身高:许多专家认为她的身高太高,这导致她移动速度慢、不够灵活,不符合女篮的要求。
可杨伯镛格外坚持,他认为所谓的灵活性是可以锻炼的,而郑海霞的身高和天赋则是她与生俱来的优势。由此,郑海霞最终还是进入了国家队,并获得了杨伯镛给她“定制”的训练计划。
在国家队,郑海霞一如既往地保持着“远大的志向”,在科学的训练方案和她的刻苦努力之下,灵活性的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郑海霞也即将迎来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
在1982年和1984年,郑海霞代表国青队出战女篮亚青赛,并帮助中国对夺得了冠军,这让她初露头角,并得以正式进入国家队,此后,郑海霞开启了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