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
这个时候,“开国大典”在哪里举行,就成为了一个供大家来思考的问题。
在一番筛选决策之后,中央选出了两个地点。
一个是北平郊外的南苑机场,另一个就是长安街旁的天安门。
这两个地点与另一个相比,分别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南苑机场地处广阔,可以容得下几万人,无论举办任何大型典礼,都毫无压力。
而宽阔的机场跑道,也适合举办之后的阅兵仪式。
不过,那里地处郊外,远离北平市区,虽然中央*和其他社会名流能够乘车前往,可是普通老百姓过去却十分不方便。
天安门城楼内部
没有人民的欢呼和呐喊,开国大典自然也就显得黯然失色。
再加上当时南苑机场没有适合演讲的台子,重新搭建则要耗费许多费用。
而天安门虽然能够很好地解决交通问题,而且还有着现成的城楼,但是当时整个广场四周被城墙包围,显得有些狭窄,再加上建成时间太久,超过了年限,有一定的安全风险。
所以,究竟选择哪个地方,变成了令人有些头疼的问题。
后来,还是*亲自拍板说道:“天安门都坚持了那么多年了,如今人民需要它,我想它不会让大家失望的。至于门前的广场嘛,我看容纳个一万人,还是不成问题的。”
于是,就这样,天安门成为了开国大典的最终举办地,从那一刻起,它也被人民赋予了新的意义。
图片来自网络
再次进行重建虽然凭借着高超的建造技术,让天安门支撑了数百年的时间,但是毕竟还是木质架构,是有一定的年限的。
再加上经历了那么多的摧残,让天安门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也变得有些摇摇欲坠。
虽然在1952年,中央已经对天安门做了一番修缮,但是仍然时常发生楼墙劈裂、角梁脱裂的现象。
1969年河北邢台地区发生了6到7.5级强烈地震,地震波影响到了北京,已经有550多年历史的天安门难以承受,发生了严重的变形。
面临如此情况,当年年底国务院决定,正式对天安门进行拆除重建。
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当时已经决定了要在新一年的劳动节时用天安门来举办典礼,所以此次重新工作对于时间的要求十分紧张。
在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的联合决策下,此项任务交给了北京第五建筑工程公司负责。
当时的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在整个北京市乃至全中国的建筑行业当中,都是绝对的翘楚,里面的工程师和工人师傅,每个人都经验丰富,技术过硬,而且在政审方面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在大家的团结一致下,从1969年12月15日至1970年4月7日,仅仅只用了112天,就将天安门重新修建完毕。
重建的天安门城楼实际通高34.7米,比以前高了8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