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文学吸收了唐代文学中“狐变美女”主题
二、玉藻前故事的第二阶段:三国传来故事从十四世纪起出现了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
玉藻前狐妖变成天竺的斑足太子的墓之神(或斑足太子夫人),后逃至中国变成褒姒,然后逃到日本变成玉藻前。
在这个版本的故事中,狐从天竺到中国,后到日本变成玉藻前,所以称之为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
也就是说,第一阶段十三世纪狐妖变褒姒的故事,到十四至十五世纪时发生了变化,即进入了第二个阶段:狐妖褒姒的故事与天竺斑足太子的墓之神(或斑足王夫人)的故事结合起来,并通过加入日本的人物“玉藻前”(据传其原型为深得鸟羽上皇宠爱的皇后美福门院),完成了狐妖迷惑国君故事的“日本化”,形成了玉藻前的故事。
天竺部分情节的加入,可能与奈良、平安时代大量传入日本的佛经汉籍逐渐被消化吸收、佛教在日本的影响扩大有关。
奈良、平安时代大量传入日本的佛经汉籍逐渐被消化吸收
从平安时代末期开始,末法思想开始流布,抄写佛经日益盛行。到镰仓末期至室町时代,随着布教活动的全面展开,佛教思想盛行。
关于斑足太子祭祀墓之神之事,可见于早在平安时代就已传入日本的汉译佛经《仁王经》。在这种宗教背景下,佛经中的故事与已有的故事相结合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然而,仅仅是这种结合的话,妖狐的故事依然只是一个外国的故事而已。
此时,日本的文人又将这个故事与日本历史上深得鸟羽上皇宠爱的皇后联系起来,巧妙地将天竺、中国的部分变为了日本玉藻前前生的故事,成功地将这个妖狐变褒姒的故事“日本化”,而又保留了它受到中国影响的证据。
在此阶段,日本的文人将佛经中的内容和十三世纪在日本诞生的狐妖变褒姒的故事、日本本土的人物玉藻前相结合,创作出了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
但值得注意的是,此阶段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缺少文学化的故事情节,对日本的玉藻前并没有过多描写,只是添加了玉藻前被击退后变成*生石的内容。
玉藻前被击退后变成*生石
三、玉藻前故事的第三阶段:狐妖变妲己到了十七世纪初期成书的《琉球神道记》卷第三《殷汤事》中,作者袋中首次将妲己和玉藻前相联系,指出玉藻前的前世为妲己。
此外,与前文所述玉藻前故事的第二阶段相比,另一个大的变化是在此阶段对于玉藻前的描述变多,并增添了很多情节,例如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讲述玉藻前后被击退的部分,使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更加“日本化”。
其时,武王闯入捉住妲己。正要将其用臼捣死时,妲己变成九尾狐逃跑,不见了踪影。此后,这狐狸在日本变化。近卫院时宫中有一妖女夜间会发光,发生了种种不可思议的事件。众人捉拿妖女时,她向北逃窜到下野州奈须野,此后在奈须野常常现身迷惑人。源赖朝将军欲猎*它,当天夜里三浦介的梦中出现了一个女人,对他说明日会经过他的面前,请三浦介将她射死。三浦介应允。第二天果然有一大狐走过,被三浦介一箭射中,逃跑到奈须岳才死去,变成了一块石头。这石头就是今日的*生石。
至此,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被重新结构,褒姒被妲己所取代。此种变化的发生,可能与江户时代汉学的兴盛和中国书籍传入日本有关。
玉藻前三国传来的故事被重新结构,褒姒被妲己所取代
江户时代中国传入日本的书籍数量继唐代以后又达到了一个高峰,此间宋明时代流传的一些通俗文学,例如平话也有传入,与妲己相关的《武王伐纣平话》传入日本后,被清地以立编著为《通俗武王军谈》。
从社会文化环境、文化载体的角度来看,日本汉学者的活跃,以及中国传入小说的影响,使狐妖变化为妲己的故事再一次完成了传入和被接受的过程。此次妲己被直接与玉藻前的故事结合起来。
根据日本的一些相关文献和传说来看,在十七至十九世纪,玉藻前的故事均提到前世为妲己。这表明,到了江户时代,妲己的故事很可能在汉学的兴盛和汉籍大量传入的影响下,再一次获得了在日本流传的机会,很快被日本的文人们与玉藻前的故事相结合,从而完成了玉藻前三国传来说的再构成。
在此阶段大部分的故事中,玉藻前都是与妲己相结合的,提到褒姒的只有《绘本三国妖妇传》一种。
综上,在第三阶段中,妲己的故事被再一次传入日本并被吸收,与日本玉藻前的故事直接结合是主流,其中也混杂有少量体现第二阶段之继承的故事,符合故事传承的一般规律。
结语: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狐妖玉藻前的故事在十四世纪就已经产生,此时提到玉藻前原是狐妖褒姒,直到十七世纪玉藻前与妲己才同时出现在故事中。通过分析玉藻前故事的人物和情节、梳理故事的形成和发展情况可以发现,事实上,狐妖妲己的故事确实直接引发了玉藻前故事的创作,但这种引发却是经历了两个阶段才得以最终完成,且在前两个阶段中妲己和玉藻前并没有被直接关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