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日街头的冰糖葫芦。摄影/项玥
松花江以北的地区地产丰富,当漫长的冬天到来时,过去东北人习惯于“猫冬”,一整个冬天什么都不干,只吃喝玩乐。
闯关东来的人多经历过天灾人祸,吃苦耐劳。本来满清统治的东北农作物单一、生产力低下,流民进入东北后辛苦劳作,开垦了大片荒地,种植了大豆、小麦、水稻,还建起了工厂。
今天我们要去东北,已经不用再说“闯关东”了。但回看历史,这几千万人口的大迁移,塑造了后来的东北性格。
▲ 冬捕。摄影/王昭博
满清至民国时期,大量欧洲人、犹太人、俄国人、日本人,或因为战乱避难、或不怀好意,进入东北生活。“九一八”事件爆发后,东北陷落。但杨靖宇等创建带领的东北抗日联军,仍在松花江畔顽强抗战。
那首著名的《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很多人可能听过这句描写富饶东北的歌词;其实后面紧接着的是“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同时期萧红写的《呼兰河传》,讲述的也是这段悲惨的历史。
▲ 长春清末伪皇宫。图/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