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通俗解释,堰塞湖效应是什么意思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4-04-18 11:17:32

上一节我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力比多堰塞湖,解释了力比多堰塞湖的形成和特性。这是上一节文章链接:

我的动力学观点:经典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理论的融合(三)力比多堰塞湖v1.0

今天继续说说力比多堰塞湖在个体成年以后的发展。

堰塞湖通俗解释,堰塞湖效应是什么意思(1)

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力比多堰塞湖

在上一节中提到,力比多堰塞湖可以通俗地理解为蕴含在潜意识里的心愿,个体不一定说得出来他(或她)想要实现什么愿望,但一旦遇到那么可以满足他的心愿的人,他会有明显的兴奋感。

力比多堰塞湖是一个形象化的概念,它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就是经过α转变后的本能的体现,是一种内驱力,目的是为了释放这个内驱力。

同时从客体关系的角度来看,力比多堰塞湖会与一个内在的客体关系相关联,力比多堰塞湖需要通过一个客体来满足自己。个体内在的各种客体关系也不是没有区别的,而是有的处于核心地位,有的处于次要的地位;有的承担着个体强大的期待,有的则可有可无。所以不能简单地一视同仁所有的客体关系,因为各个客体关系所关联的力比多堰塞湖的容量是不一样的。

而客体关系包含是一对有特定角色的自体表象与客体表象(二元客体关系),以及他们之间有一定强度的关系。这个有强度的关系,我称之为关系键,这是一个从化学里引用来的概念。在化学中,简单地说,正负电荷数想一致的两个原子,会结合在一起,依靠他们之间强有力的化学键而紧紧结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新的分子。

力比多堰塞湖中的客体关系也是这样的,如果现实中的两个人,他们拥有一定程度上相契合的两种分别的自体表象特性,就会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现实中的关系键。完成客体关系从内在的虚拟存在,到现实存在的转变。这对于个体来说是一个激动的时刻,个体会有大量的投射放出来,把自己内在的那个客体形象都投射了出去。但大部分会在以后慢慢地收回。

以一个期待被包容和接纳的个体为例,如果这个期待有人包容的人,遇到一个特别喜欢包容别人的人,两个人就会很愉快地在一起,并同时满足两个人的心愿,两个人的内驱力都会得以释放,从而产生很好的满足感。

所以一定意义上讲,力比多堰塞湖、潜意识里的心愿、内驱力、客体关系,这几个概念是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同一个实体。

形象地看,在成年初期(二十岁左右),每个个体的内在一般都会有或大或小的几个已经成型的力比多堰塞湖。这些力比多堰塞湖作为个体的内驱力,会驱使个体去试图去实现这些心愿。

寻找匹配的客体

力比多堰塞湖发展的第一步就是,要找到符合某个特定力比多堰塞湖的特定的现实客体。也就是说,要找到那个与该力比多堰塞湖特性要求相匹配的客体。这里说的特性是该力比多堰塞湖所关联的特定的内在的客体关系中客体的特征。

还是以这个期待被包容和接纳的个体为例,在他的这个期待的客体关系中,自体扮演被包容和接纳的角色,而对应的客体则要扮演接纳者的角色,这就意味着该个体会在现实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寻找一个温和、和蔼的形象的人。拥有这个形象的人,一般会有较好的包容力,这正是该个体所期待遇到并产生相互关系的客体形象。

就个体而言,要想实现自己的内在的力比多堰塞湖(内驱力),他就必须首先,在现实中去寻找那个可以和自己的期待的客体表象相匹配的现实客体。

这个寻找的过程,也是这个力比多堰塞湖得注入少量心理能量,以释放能量和获得一定的满足感的过程。可以想象一下,一个要去和素未谋面的相亲对象见面的小伙,内心是愉悦的,一定意义上,他是在对一个有实体对象、但又是虚幻的、不了解的、投射了很多想象的客体在释放心理能量。

当然在这样的寻找过程中,失败和受挫是常见的现象。拿上面的去相亲的小伙为例,也许见面没有聊几句,他就会感到不悦,或失望。从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解释,这个相亲的姑娘一定程度上并不符合小伙的内在“女朋友”这个特定客体的形象,不匹配一些特定的特征要求,所以这样的关系键是无法建立的。

每次这样的对客体的寻找,都是在给这个力比多堰塞湖注入心理能量,但每次注入的并不多。但太多次的寻找尝试,会给这个力比多堰塞湖注入可观的心理能量。

建立并加强关系键

如果找到了这个现实中的,满足该力比多堰塞湖所要求的客体特征的客体,那么就进去第二步了,就会与这个客体建立起关系键。

从这一刻起,两个人都会向这个关系键里注入自己的心理能量,从而释放一定的内驱力。关系键也会因此而越来越强而有力。

从个体角度来看,这个原来基本是空着的力比多堰塞湖,开始渐渐地注入心理能量,成为一个心理能量的聚集体,开始以一个稳定的速度来积蓄心理能量。

这种积蓄只有在建立了关系键的前提下才能发生,关系键是力比多堰塞湖得以积蓄心理能量的现实基础。

关系键断裂

然而现实中,这个关系键是很容易断裂的,这里的原因比较多,包括关系键的强度,以及与其他同时存在的关系键的冲突等。这里暂不探讨。

关系键的断裂,使关系键的双方内在的力比多堰塞湖里已经积蓄的心理能量变成了一个无法兑现的心理能量聚集体。

这样的断裂,对于双方而言,是一种备受挫折的体验,是很差的体验。这个已经积蓄的心理能量体是无法自然消失的。这个在力比多堰塞湖里积蓄的心理能量体,会根据不同的人格特征,使力比多堰塞湖的发展发生不同的分型。

关系键断裂后,力比多堰塞湖的分型

一般来说,关系键的断裂后,根据个体不同的人格特征,而发生以下不同发展的分型,这在外部看来,也是人格发生了变化:

1. 放弃该力比多堰塞湖所对应的心愿

对于受挫能力有限的个体,该个体会因为痛苦体验太过痛苦,以至于无法承受,同时(或者)他对再次尝试而成功的不再抱有希望,因此他放弃了自己的这一心愿,也就是不愿意再对该力比多堰塞湖注入任何的心理能量,包括放弃再次寻找对应客体的努力。

如果是该个体的核心心愿受挫并放弃,他有可能变成空心病或者是处于抑郁态。这种情形中,当事人的心理能量基本停止释放,心理能量处于抑制的状态。我猜测,从动力学角度来看,这就是抑郁症患者的核心成因。

2. 放弃该力比多堰塞湖,但选择一种中间态的行为或客体,来部分(或形式上)来满足内驱力的释放。

他会选择一种中间的替代客体,甚至是选择一个非人的客体(比如说宠物、大自然、接近客体的物体等),来尽最大可能地去满足自己的潜愿。恋物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还有一种情况,可能是把客体的选择泛化,甚至是升华,以达到一种精神上的满足。比如说去做公益等形式。

在这个分型中,心理能量或内驱力会有一定的释放,有一定程度的满足感。

3. 心理能量发生变性,演变为攻击性内驱力

力比多堰塞湖中聚集的巨大的心理能量体,可能会以一定程度的攻击性来得以宣泄。甚至出现泛化的攻击性宣泄,甚至是针对自己的攻击性释放。

这里说的攻击性主要是针对该力比多堰塞湖对应的特定的客体的,但在泛化之后,可以表现为广泛地对周围的人有敌意,与周围的人相处不够融洽,或者是对特定的人群有明显的敌意释放,来发泄内在的负面情绪,比如说某些非人格特性的路怒一族。

这种分型里,心理能量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从正性的,好的心理能量,变成了攻击性的,负性的心理能量。心理能量变为负性的,虽然不能说是得以满足,但一定意义上也有所释放。可以消化掉一定的已经集聚的心理能量,但也会引起一定的人格改变,成为一个人格特征。

4. 平复创伤,基本恢复对潜愿的信心

这恐怕是最佳的分型了,如果当事人能够以合理的方式来发泄这个集聚的心理能量体,当事人能够基本消化掉这个能量体,并基本毫发无损地从这次挫败中得以恢复,人格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能够再次燃起对该力比多堰塞湖的希望。并投入心理能量去寻找下一个可能的客体。

在现实中,以上4个分型可能会有一个阶段的摇摆,最后才会渐渐稳定下来,形成一个新的人格特征,或改变对待这个力比多堰塞湖的态度和方式。

下一节我会讲解一下如何去处理不合理的力比多堰塞湖。

--------------------------------

我的观点系列文章链接:

我的动力学观点:经典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理论的融合 (一)概述 v1.0

我的动力学观点:经典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理论的融合(二)内驱力v1.0

我的动力学观点:经典精神分析与客体关系理论的融合(三)力比多堰塞湖v1.0

--------------------------------

作者: 米锋 (公众号:思想的熊)

十四年经验的心理动力学咨询师

堰塞湖通俗解释,堰塞湖效应是什么意思(2)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