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大的海啸,历史记载的最高海啸

首页 > 自然 > 作者:YD1662024-04-29 05:19:06

你知道什么是海啸,见过海啸发生时的情景吗?让我们先看一看阿拉斯

加一次海啸发生时的壮观场景吧。

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太平洋沿岸,有一个很小的海湾,叫理查湾。这个海

湾长 11 公里,最宽处只有 3.2 公里,通向大洋的湾口仅仅三百米,海湾被周

围的群山环抱着,山上长满各种树木,海湾内部还有两个小湾,它的上部分

别为两条晶莹的冰川。在遥远的过去,这里的冰川比今天要大得多,覆盖着

整个海湾。冰川 的不断切割,在下面挖成很深的槽谷。后来,冰川后退了,

海水涌了进来,就形成了今天的理查湾,它的水深可达 210 多米。

1958 年 7 月 9 日下午十点钟的时候,对位于北纬 58 度的理查湾来说,

只是接近黄昏时分,海湾里风平浪静,万籁无声,完全沉浸在苍茫的暮色里。

这时理查湾内有两条小型拖网渔船“埃德利号”和“巴加号”,已经分别停

泊在岸边,准备过夜。但是一场巨大的海啸突然袭来,排山倒海似的狂浪猛

地扑向海岸。 另一艘在理查湾口外的渔船,还没有来得及驶进湾内,就被狂

涛恶浪吞没了。

停在海湾里的两条渔船虽然也遭到狂涛的袭击,但没有沉没,侥幸从死

神那里逃了出来,成了目睹这场骇人的海啸的目击者。

由渔民乌利希和他的七岁儿子驾驶的埃德利号,当时停泊在理查湾的南

岸。 10 点 16 分,已经睡熟的乌利希被剧烈的地震惊醒。他看了看手表,然

后走出船舱,登上船舷,想看看地震的情况。这时,小船仍然不停地摇晃,

两三分钟以后,乌利希听到从海湾深处传来惊天动地的隆隆声,理查湾海面

越来越不稳定,波涛从吉尔伯特海湾涌了过来。

又过了两三分钟,滔天大浪向埃德利号渔船猛扑过来,要驾着小船躲开

大浪已经来不及了。只见大浪的前部陡峭得像一堵高墙,高度大约有 15 米到

20 米,把可怜的小船一下子抛到半天空。固定渔船的缆绳被扯断了,小船像

一片小小的树叶,在山一样的波浪中被抛来抛去。

乌利希和他的孩子紧紧地抓住船帮,以为不要过多久,狂涛恶浪就会吞

掉他们。就这样,小船在海中漂泊了二三十分钟,海面终于恢复了平静。远

远望去,海湾远处成片成片的漂浮的圆木,缓缓地向海湾口外漂去。

那些圆木很奇怪,都是连根拔出的树上的枝叶完全削尽,就连树皮也多

被剥得干干净净。

第二天,即 7 月 10 日凌晨,一架美国地质调查所的专用飞机载着一位叫

顿·米拉的科学家飞临理查湾上空。他们的飞机在理查湾上空盘旋观察、照

相,长达一个多小时。在发生海啸那天的前两天,这架飞机曾经飞到理查湾

上空,对这一带进行过拍照。这样,就使顿·米拉有可能用两次拍摄的照片,

对比发生海啸前后当地情况的变化。

顿·米拉最先看到的是那些漂浮在海湾里的大量浮冰,在阳光下发出熠

熠寒光。有的冰块很大,直径约有 30 多米。顿·米拉还发现理查冰川也完全

改观,这条冰川比原来后退了 300 多米,在冰川前部形成一个又陡又高的冰

壁。

在理查冰川东侧,顿·米拉还观察到那里曾经发生过山崩,有一个高度

有 900 多米,宽有八九百米的悬崖全部崩坍下来,落入海里。这就是埃德利

号渔船看到的排山倒海大浪产生的根源。顿·米拉的飞机飞过时,这里还有

小块岩石陆续崩落下来。

顿·米拉还看到海湾四周山坡上的森林被海浪洗劫的惨景。一片森林连

根带土一齐被大浪冲倒,树木在强力的水流冲击和彼此摩擦中被弄得枝叶全

无,树皮尽脱,并顺着海流向海湾外漂去。顿·米拉注意到在理查湾口外有

一片由圆木组成的直径达八公里的扇形“浮岛”。

顿·米拉测量海水冲击山坡的高度为 520 米,比历史上这里曾经出现过

的最大海啸要高出七倍!

通过上面的一段描述,我们可以了解到海啸发生时的情况及其所造成的

巨大灾难。那么什么叫海啸?海啸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海啸是由于地震或风暴而造成的海面巨大涨落现象。按照它的形成原因

可以分为地震海啸和风暴海啸(气象海啸)两类。地震海啸是由于海底地震

(海底火山爆发或海岸附近地壳变动),地壳的强烈震动搅动了海水,使海

面上掀起巨大的波涛。海上的风暴,如台风、飓风及强大的寒潮过境,也会

引起海面的异常升降运动。海啸发生时,在外海波浪并不显得很高,而传到

靠近海岸时,由于海水深度减小,波浪陡然升高,有时高达二三十米。海浪

冲上陆地,就会造成巨大的破坏,使港湾建筑、生产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到损

失。地震有时会造成滨海山体的崩塌或滑坡,巨大的岩体跌入海中,会更加

增强海啸的威力。海啸的波速是很高的,一小时可以传出几十到几百公里。

1960 年智利海底地震所引起的海啸,不到 15 小时就传出 10000 余公里,使

远在太平洋西岸的日本也受到严重损失。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