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新市镇,引自“无锡博报”
八人垛——村名,因村旁有八个水车垛,而得名。
中华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原中华高级社得名中华大队,1983年改设中华村。
沈古桥——村名,原名沈古弄。清咸丰年间建沈古桥,因以改该名。
溪东、溪西——村名,位于溪河旁,故名。
周定荣——村名,原名余古湾,后以周姓得名。
横经桥——村名,原名黄金桥,后改今名。
华联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华联高级社社名为华联大队,1983年改设华联村。
苗圃上——村名,原是1958年大队在此办的苗面场,用作村名。
小五房——村名,明万历年间,费姓第五房迁居于此,故名。
西庄——村名,明孝宗年间,陆氏小房在此定居,因位于陆庄桥之西,故名。
高墙巷——村名,因该村原有高墙门,故名。
吴少绛——村名,"吴少绛"为人名,因最早居此,故名。
无锡新吴万达广场
大孟巷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红星大队,1982年以境内大孟巷更名为大孟巷大队。1983年改设大孟巷村。
蔡皇村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联合高级社社名为联合大队,1982年以境内蔡皇村更名为蔡皇村大队,1983年改设蔡皇村村。
南吴巷、北吴巷——村名,原名吴巷。清顺治年间,部份分迁其故宅北另成一村,故名。
华光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华光大队,1983年改设华光村。村名。邹姓第三房从西桥头迁居于此,因位于桥南,散名。
南三房—— 村名,明代,邹姓从后宅附近的南塘迁居于此,沿用故地地名。
蔡皇村——村名,因附近有明太常卿蔡享墓而得名。
西四房——村名,据传,邹姓四房自西宅迁居于此,故名。
西宅——村名,《梅里志》载,明初,邹普辟宅于龙泾西,故名。
杨泗泉——村名,“杨泗泉”为人名,因最早居此,故名。
祠三堂前——村名,该村位于祠三堂之前,故名。
黄池庙——村名,因村旁原有黄池庙,用作村名。
花庄上——村名,因该村开过棉花庄,故名。
南头——村名,因该村位于河南巷之南,故名。
过家桥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新光大队,1982年以境内过家桥(桥)更名为过家桥大队,1983年改设过家桥村。
梓张里——村名,“过梓张”为人名,因最早居此故名。
西前头——村名,原名西田头,后变写为西前头,村名。
新安下塘——以京杭运河为界,为上塘、下塘,因该村紧靠新安市镇,旧称新安下塘。
小河沿——村名,因该村位于小河旁,故名。
庄基上——村名,“庄基坟”为田块丘名,该村位于其旁,故名。
小溪桥旧照,曾经湖鲜的聚集地
西宅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群信大队。1982年以境内西宅(村)更名为西宅大队。1983年改设西宅村。
张巷村——村名,张姓木匠最早在此落户,故名村名。
万夹里——村名,原名天升,民国初,以万姓改今名。
宅基村——村名,1958年以驻地宅基上得名宅基大队,1983年改设宅基村。
宅基上——村名,《梅里志》载:“明初,周良五自张塘老宅基徙此,因仍名宅基”。
浜稍上——村名,因该村位于河浜尽头,故名。
前头三房——村名,原名天主巷。清代,费姓第三房自吴家桥到此定居后,改今名。
老三房——村名,清代,费姓第三房由吴家桥分居于此,故名。
浜顶上——村名,该村靠近河浜尽头,故名。
金华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金华大队,1983年改设金华村。
石桥头——村名,该村附近有一石桥,故名。
杨树下——村名,该村原多杨树,故名。
高浪渡村——行政村名,1958年取名春光大队,1982年以境内高浪渡(村)更名为高浪渡大队,1983年改设高浪渡村。现高浪路名也由此而来。
杨花湾——村名,该村位于河湾,周围多杨树,故称。
北头——村名,此地原有四大牛车盘,称四大头,该村位于其北,故名。
前华巷——村名,该村位于河浜前,以华姓得名。
东裕村——行政村名,1960年由原春光分出时取名为东裕大队,1983年改设东裕村。
新湖农场——场名,1977年利用围湖造田成立新湖农场。
太湖头——村名,为1977年辟的新村,因位于太湖边,故称。
新安渔业村——行政村名,1958年成立渔业大队。因无专名,1982年命名为新安渔业大队,1983年改设新安渔业村。
太湖新安段景象,图片源自网络
旭明村——行政村名,1958年沿用旭明高级社社名为旭明大队。1983年改设旭明村。
新桥头——村名,该村位于新桥旁,故名。
新桥湾——村名,该村位于河湾,因靠近新桥,故名。
周泾村——行政村名,1958年以境内周泾巷火车站得名周泾大队,1983年改设周泾村。
梅园里——村名,因村旁曾种有梅树园而得名。
庄桥湾——村名,因村旁有庄桥而得名。
庙下——村名,因该村附近原有任村庙,故名。
薛家渡——村名,因薛姓曾设渡口于此而得名。
栅头巷——村名,因村旁河上曾建有木栅,故名。
新村——村名,为1958年新辟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