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白海豚
第一个由于人为因素而走向灭绝的鲸豚类动物白鱀豚的数量在20世纪末达到了谷底,从1979-1981年的大约400只骤降到20世纪90年代末的13只。
长江是我国的主要航线,也是白鱀豚的家,它们并不是不能生存,是因为我们人类的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使它们快速的灭绝了。你看它的同类在亚马逊河、在恒河、都没有灭绝,都活得很好。
淇淇
其实对白鱀豚造成危害的主要因素是过于繁忙的水上航运。长江被称为“黄金水道”,近些年来,长江流城工、商、旅游业的发展,致使长江水道客、货运船只剧增。出自船舶发动机和螺旋浆的水下噪音,严重扰乱白鱀豚豚的声纳定位系统,经常有白鱀豚误将船只当作同伴而游近跟前,惨死在螺旋浆下。
另一个方面是,渔业的过度捕捞,非法渔具尤其是滚沟、电鱼、炸鱼,甚至剧毒农药的大量使用。还有工业、生活污水任意排放,严重污染了长江水域。
淇淇
由于长江的污染,白鱀豚的视力退化得很快,不过白鱀豚有一种和雷达差不多的回声定位功能。所以在长江里,对鱼、水的深浅、有没有障碍物,探测得都非常准确,有人说,白鱀豚的这种功能,比目前最好的潜艇雷达系统还灵敏。所以,白鱀豚的声纳系统,是国际上研究的一个重点。”
保护白鱀豚,可行的办法就是人工繁殖,可经过几十多年的寻捕,再也没有见到白鱀豚的踪影,国家投资1000多万兴建的铜陵白鱀豚养护场地,从1991年10月建成至今,仍然空空荡荡有名无实。
研究人员和淇淇
1995年:继“淇淇"后捕获一头白鱀豚,并首次驻入半自然白鱀豚保护区,但因经费短缺1年后不幸死亡。
动物学家周开亚说:“没想到白鱀豚灭绝得如此之快,我们当初就该早点向国家申请保护经费了,如果投入两个亿,那么白鱀豚的相关研究保护工作,就会有很大的进展,就可能拯救“水中大熊猫”,拯救这个古老的物种。可惜我们没有做,我们没想到白鱀豚灭绝的这么快”。
“真的,2个亿国家还是愿意投入的,如果有2个亿一定可以拯救它,可是我们没有申请,我们错过了机会,可惜啊,来不及了,一切都来的太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