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锦数能-掌上煤焦
煤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碳、氢、氧三者总和约占有机质的95%以上。煤是古代遗体堆积在湖泊、海湾、浅海等地方,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作用转化而成的一种具有可燃性能的沉积岩。
煤的形成条件
要有大量的植物生长和繁殖。在地质时代,石炭纪、二叠纪和侏罗纪等气候温暖潮湿、植物茂盛,是地球上主要的成煤期;植物遗体要有合适的堆积环境;要求地壳缓慢下沉,由于有节奏的地壳运动和反复堆积,在同一地区往往具有很厚的煤层或很多层煤。
煤的形成阶段
煤的形成阶段主要经历了泥炭化阶段、煤化阶段以及变质作用阶段。褐煤是在低温低压条件下形成的。如果褐煤埋藏在地下较深位置,就会受到高温高压的作用,使褐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显著变化,便逐渐变成烟煤。烟煤进一步变质,可成为无烟煤。
煤的成煤年代
煤炭的演变史与生物的进化史一样,经历了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演化的漫长历史进程。地史上重要的聚煤期为石炭—二叠纪聚煤期、侏罗—白垩纪聚煤期及第三纪聚煤期。这三大聚煤期在我国均有聚煤作用发生。
不同地区成煤期
中国分为5大聚煤区,即:华北石炭—二叠纪聚煤区;华南二叠纪聚煤区;西北侏罗纪聚煤区;东北侏罗—白垩纪聚煤区;西藏、滇西中生代及第三纪聚煤区。
华北煤区以石炭纪、二叠纪为主,主要为深成变质作用生成。石炭纪海相和海陆过渡相为主,二叠纪以滨海相和湖泊相为主;优质焦煤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质量稳定、结构紧密。
西北煤区以早—中侏罗纪为主,主要是为接触变质和深成变质作用生成,内陆/湖泊相为主;炼焦煤主要通过热液变质和接触性变质生成,碱金属含量高,与同等变质程度的华北地区焦煤相比,生产的焦炭气孔壁薄,催化指数大,焦炭热性能差。
东北煤区以晚侏罗、早白垩纪为主,主要是深成变质/接触变质作用生成,陆相/海陆过渡相为主;炼焦煤成煤年代晚,具有高挥发、低硫、低灰特点,可选性较好,G、Y值高,钾、钠含量稍高,热强度比西北侏罗纪煤要好,但是不如华北和西南炼焦煤。
华南(西南为主)煤区以晚二叠纪为主,部分地区有三叠纪及第三纪煤田,主要是深成变质/动力变质/接触变质作用生成,海相/海陆交互相为主;炼焦煤具有比较良好的工艺性能、热强度稍次于华北煤区。
更多煤炭知识、配煤软件、自动配煤、煤质评价等相关内容,关注“掌上煤焦”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