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就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处暑”,处暑,出暑也,也就是说暑热的天气即将过去了。处暑前后也是“出伏”的时节。常言道“夏至三庚数头伏,立秋首庚即末伏”,今年8月22日出伏,8月24日处暑。
在古代,中原地区是典型的农耕社会,农事的开展节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所以古代的“物候历”相当重要。人们除了用二十四节气来确定时节及气候外,还用“候”来进一步丰富期间的物候变化。
“候”是一种特殊的计时方式,每五日为一候,每三候为一气,这样每个节气中间都会有“三候”,一年有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七十二候出现的时间很早,早在先秦时期的《逸周书》就有详述。
具体到处暑所对应的三候分别是:
第一候,鹰乃祭鸟。第二候,天地始肃。第三候,禾乃登。
鹰乃祭鸟,就是说老鹰开始大量猎食其他鸟类,为冬天储备能量。天地始肃是说,秋天肃*之气渐盛,万物开始收敛凋零。禾乃登是说,禾谷渐次成熟,五谷丰登。
这三候详细地描绘了秋天处暑时节地物候特征。另外,物候历是中原农耕文化的产物,主要适用于黄河中下游流域,我国地大物博,南北跨纬度较大,物候的变化也很明显,秦岭-淮河以南的地区并不能完全对应。
【大乡】,专注科普三农领域的“冷知识”、“趣知识”,快来关注、点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