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搜到百合,真使当重肉。
软温甚蹲鸱,莹净岂鸿鹄。
食之傥有助,盖昔先所服。
诗肠贮微润,茗椀争馀馥。
果堪止泪无,欲从望乡目。“唐朝王维《百合》节录
唐朝的王维拥有辋川山庄,他本人好道好佛,寄情山水。在辋川,他自然会种植百合。不过经历了隋唐动乱,有些传承式微。但是王维是个有心人。
找到并种植了百合。
他没有赞叹百合花的美,而是直接重磅谈到百合的食用药用价值。
百合是可以当肉吃的,补足人身体的能量。
煮好的百合柔软温润,开花的百合像鸿鹄展翅。
吃百合,是因为预先知道了百合的价值,所以感觉分外有效。
那百合汤,滋润着诗肠,那碗里有着百合独特的香气。
我听说百合能够治疗人的虚弱流泪,可以止住悲伤的泪水,我想自己眼睛快点好起来,让我好好地站在高楼望乡。
后来李时珍谈到这首诗,说王维一定是想到了百合补虚止泪的古方。
不过唐朝也很奇怪,流行时兴艳丽的花朵,比如牡丹,倒是这可爱洁白的百合花,很少见之诗赋。
但是有一条史料,记录了百合的北上。
《新唐书》”都播,亦曰都波,其地北濒小海,西坚昆,南回纥,分三部,皆自统制。其俗无岁时。结草为庐。无畜牧,不知稼穑,土多百合草,掇其根以饭,捕鱼、鸟、兽食之。衣貂鹿皮,贫者缉鸟羽为服。“
在唐朝,都播,也就是今天唐努乌梁海地区,现在的俄属图瓦共和国 ,在唐朝属于中国的领土范围,那里的回纥人,不畜牧也不种植粮食,就以那里繁盛的土百合的球状根作为粮食,捕捉当地湖泊的鱼类鸟类还有山林野兽为食。
那么百合是怎么跑到那么远的地方去的呢?
最大的可能,就是汉朝丝绸之路,将这些球状种子带过去,到了唐朝,这里的百合已经成为当地著名的外来植物,繁殖能力强而成为当地主要的食品。
也就是百合在唐朝,更多的是作为农村补充粮食的存在,因多而践,没有上升到主流的花卉。
只有王维这种爱看古书的人,知道百合的药用价值。
”盛夏众芳息,景物殊寂寥。
庭前有百合,颖然学春娇。
数枝己耸茂,百朵尤富饶。
拥蔽因巨叶,纷数假长条。“ 北宋 · 吕陶《百合》
到了宋朝,是一个振兴农业珍爱自然的历史时期,百合作为审美的价值提升。
在盛夏开花的百合,弥补了夏天花事的不多,且百合芬芳可喜。
盛夏的时候,百花都停止开花,虽然是绿的主场,但是花事寂寥。
可是百合花却不一样,在这炎热的夏天,开出了春天一样娇美的花朵。
而且你看,这几只百合不但长得好,那花枝上有百朵花蕾,花开更显得富饶。
”有聚无分比蒜强,春苗数尺紫茎长。
青苍暗接多重叶,红白争开五月凉。
罔使蒸暑补食气,祇堪当肉润吟肠。
山厨樱笋同时荐,不似花心瓣瓣香。“宋 · 董嗣杲《百合花 》
在宋朝,百合球状根是夏天清暑补益的食材,百合花是庭院芬芳的夏花,怎么不多人爱。
这首诗说百合球状根是聚拢起来的,聚集在一起,连绵生长,比普通的蒜要强,春天栽种,长出紫色的茎干。
到了夏天,层层叠叠的叶子间,红百合白百合竞相开花,开在五月的暑热和梅雨间,它的花自然带给人一种清凉。
在夏天吃百合,可以补气润肠。
就算是同时推荐此时的时令果品,樱桃和笋子虽然美,但是它们比不上百合,根茎好吃,且花开是那样瓣瓣馥郁的香啊。
这是典型宋朝的吃货,吃定百合。
”芳魂素质似乔仙,花气宜人百合传。
移向山头和露种,与君重结后生缘。“明 · 潘嗣英 《墓上植百合花 》
这是一首悼亡诗。清明扫墓,也有很多人献上菊花和百合,但是这首诗却有着中国式的祭奠。
你的生前就像百合花一样,如同王子乔那样仙美。
而百合花,是大家喜欢的,百年好合,香气馥郁的花。
我将百合花种植在你的碑前,愿望我和你结下来生的缘分,让我们下一生还是一起,百转千回,情意不断。
这首诗我看了很久,最有可能是他的年轻的知己,一方英年早逝。今生一起,来生一起,百合百合,百次聚合,如有他生,缘分不断。
这样的郑重,也知道这份情感的力量。
但或者是种给自己的爱人和妻子的,我将这么美的百合种在这里,世人都说百年好合。百合代表我的心,与你世世是夫妻。
送百合不如种百合,心有深爱,手有情种,种下连绵洁白摇曳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