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青铜虎鎣,折肩罐腹,形似茶壶,顶加饰虎纹,盖顶踞一虎身龙尾兽,整体造型端庄典雅,纹饰精美。据专家推测,它很可能是在祭祀典仪上用来进奉使用的礼器。商周古人重视祭祀,虎形象的礼器,承载着重要的信仰意义。
青铜器上的虎
商周礼器日益精美,出现了很多虎纹或虎形的青铜器。殷商时期的出土青铜器中,不仅有独立的铜虎雕塑,虎纹、虎形器,以及虎饰件也很常见。
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春秋早期子仲姜盘,腹内壁铸铭文六行三十二字,记载六月初吉辛亥日,大师为其夫人子仲姜作此盥洗用的盘,盘既大且好,用来祈求长寿,子子孙孙要永远宝用。浅腹圈足,圈足下置三头立体爬行虎,虎体侧面与圈足边缘相接。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西汉八牛贮贝器是反应滇文化青铜特色的标志性器物。贮贝器是云南地区滇族特有的青铜器形制,牛和虎是常见的装饰题材。器物整体呈束腰圆筒形,器盖上铸有一头大牛和七头小牛。腰部是两只虎形耳,虎的造型威猛,虎视眈眈。
在众多题材中,在多个青铜重器上出现的虎食人像,引发了世人的各种猜想。
中国迄今为止已知的最重出土青铜器后母戊鼎,鼎上花纹丰富,造型不一,变化多样。其中最引人遐想的便是神秘的“双虎食人”图,口相向,威风凛凛。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商代龙虎纹青铜尊,1957年出土于安徽阜南。铜尊腹部的虎食人纹以浮雕虎首为中心,左右双身,口含一人。人无衣冠,身上装饰花纹。以轴对称的方法从表现了猛虎的完整形象和雄伟身躯。有专家认为龙虎尊上所塑的“虎口衔人”意为“虎方”,有可能与虎方国有关。或许台家寺遗址就是虎方国迁徙过程的一个环节。
在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上、及山西浑源李裕村出土的春秋晚期鸟兽龙纹壶腹部,均有类似的虎食人像。与此题材相关的青铜器,虎食人卣(yǒu)备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