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老乡私信问我:“连着下雨,菜叶子烂得让人心疼,咋整?” 这问题确实扎心,尤其南方梅雨季、北方汛期一来,地里积水一泡,菜根烂了、叶子黄了,辛辛苦苦种的菜全打了水漂。其实,烂叶烂根的根本原因就俩字——涝害! 水排不出去,土壤缺氧,根子泡烂了,菜能活才怪。今天咱就掏心窝子聊聊,怎么从根儿上解决排水防涝的问题。
第一步:菜地选址别图省事,地势高低是关键
很多老乡选菜地的时候,总爱找离家近、浇水方便的地方,但往往忽略了一个致命问题——地势。低洼地块就是天然的“积水坑”,雨水一多立马变泥塘。哪怕你挖沟排水,碰上连续大雨照样白搭。所以选菜地的时候,尽量挑地势高、坡度缓的位置,比如村头的小土坡、房后的缓坡地。实在没得选,非得在低洼处种菜,那就在四周垒起半米高的土埂,中间堆成“龟背形”的菜畦,中间高、四周低,水自然往沟里流。
有些老乡问:“我家菜地已经定在低洼处了,还能救吗?”别慌!赶紧在地块四周挖一圈“围沟”,宽度至少半米,深度比菜地低30公分以上。平时这沟能蓄水防旱,雨季直接变身“泄洪道”,水再多也不怕淹到菜根。
第二步:排水沟不是随便挖,暗沟比明沟更管用
挖排水沟谁都会,但挖对了才算本事。很多人图省事,直接在地面挖几条浅沟,结果一场大雨冲垮沟壁,泥巴堵住出口,反而成了“死水沟”。真正有效的排水系统,得“明沟 暗沟”双管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