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派系建筑风格,佛教的建筑风格特点

首页 > 佛学 > 作者:YD1662023-04-23 00:25:43

佛教派系建筑风格,佛教的建筑风格特点(5)

翼角处大角梁通达内外,无子角梁,平直古朴。

殿内无柱,上部无天花板,为彻上露明造。

通长的两根四椽栿横架于前后檐柱之上,栿上施缴背,通达前后檐外,再上为驼峰、大斗、捧节令棋、承平梁和平榑。


平梁两端施托脚,其上用大叉手承托脊榑,无驼峰与侏儒柱。这种构造是汉唐期间的古制,五代以后已不复见。

两山斗栱上的耍头,是丁栿外端。转角处施45度斜栱,令栱制成鸳鸯交首栱。


柱头泥道栱之上,叠架柱头枋两层,下层隐刻慢栱,上层置驼峰,皿板、散斗承压槽枋。

各栱卷*皆分五瓣,每瓣微向内倾,这种作法曾见于齐隋间石窟窟檐斗栱之上,建筑实物中此为仅见之例。

02、佛光寺东大殿

佛教派系建筑风格,佛教的建筑风格特点(6)

山西省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始建于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

它虽然比南禅寺大殿晚七十五年,但规模远胜前者,且在后世修葺中改动极少,是国内保存最好的唐代寺庙木结构建筑物,在全国范围内,被公认为是“唐代木构殿堂的范例”。

东大殿为内外槽平面布局,在结构上以列柱和柱上的阑额构成内外两圈柱架,再在柱上用斗拱、明乳袱、明袱和柱头枋等将这两圈柱紧密联系起来,支持内外槽的天花,形成了高度不同的内外两个空间。

在天花以上还有另一套承重结构,天花以下的构件--明乳袱、明袱和斗拱等,充分地被用来进行空间组织。大殿屋顶采用1:2的和缓坡度,站到殿前几乎看不到屋面,突出了斗拱在整个立面构图上的重要地位,使斗拱在结构和造型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表现出唐代建筑的稳健雄丽风格。

梁思成先生评价说,佛光寺东大殿是“国内古建筑之第一瑰宝,佛殿建筑物本身已是一座唐构,乃更在殿内蕴藏着唐代原有的塑像、绘画和墨迹,集唐代建筑、彩塑、壁画、墨迹,四种艺术萃聚在一处,在实物遗迹中诚然是件奇珍。”

03、独乐寺观音阁

佛教派系建筑风格,佛教的建筑风格特点(7)

独乐寺位于天津市蓟州区,现存的山门和观音阁建造于辽统和二年(公元984年),其年代及形制处于唐宋二式之间,可谓唐宋间的过渡样式。

观音阁是一座庞大的重层(加上两主层间的“平座”层,实际上是三层)木结构。它环绕一尊高约16米的十一面观音菩萨立像而建造,该观音立像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泥塑像,也是辽代雕塑最典型代表。

佛教派系建筑风格,佛教的建筑风格特点(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