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讲顾城之死,谢烨为什么对顾城和李英那么大度

首页 > 国学 > 作者:YD1662023-04-23 01:31:50



能够聆听何需阅读

点击上方蓝色标识让晓书童说给您听




高晓松讲顾城之死,谢烨为什么对顾城和李英那么大度(1)


hi,送给同学们一期【彩蛋】。


文章来自公众号“最人物”《50岁生日高晓松催泪发文:如果有来生》。


下文为“最人物”原文


高晓松讲顾城之死,谢烨为什么对顾城和李英那么大度(2)

“我其实是一个孤单长大的小孩。我也在成长中有很多的怨和不原谅,比如对我父亲。父亲去世的时候,我还写了一首诗叫《铁青》,因为在我的心里,父亲就是铁青的。但到了50岁的时候,那些从小孤单着长大的东西都已经慢慢淡去了,远去了。所以当然是要感恩的。包括对我的父亲,我把他的骨灰按照他的遗愿洒在旧金山海湾时,正好有一对年轻夫妇推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走过来,正好就在那时候出现在镜头里,而就在那个时刻,我已经原谅了我的父亲……”

“如果有来生,来生年纪轻轻又回来,我还是想回到这个江湖……我觉得可能这世上没有比我们这个江湖更好的地方,尽管很多人不喜欢,但我来生还会再来。”


高晓松讲顾城之死,谢烨为什么对顾城和李英那么大度(3)


2019年11月14日,是高晓松的50岁生日。路走了五十年,他的内心却仍是此间少年。


十年前,他曾写过这样一段话:


“年轻的时候,每件事情你都想明白,因为老觉得,有些事情不明白,就是生活的慌张。后来等老了才发现,那慌张就是青春。你不慌张了,青春就没了。”


慌张过后,从六十年代末尾走来的高晓松,最为可贵的是看尽人情冷暖后,身上仍然有一种少年意气。


作为一个饱学之士,他所发表的言论,以及后来所造就的一系列文学音乐作品,其实都有着纯艺术之外的意义。


五十而知天命,在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沉浮之后,他活得比大多数人要明白,一言一语中,随处显现着岁月赋予他的智慧。


飞逝而去的是过往烟云,坦然留下的是蓊郁风景。即使山风吹过,恍若隔世,他依旧喜欢这匆匆而过的五十年。


高晓松的前半生已经度过,他内心的波澜壮阔,早已隐匿在自己的年月深处。


高晓松讲顾城之死,谢烨为什么对顾城和李英那么大度(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