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泻心汤组方及功效,五种泻心汤的功效主治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23:39:45

三黄泻心汤(小金药师制作)

与此同时,大家也可以看到,心火病证的补味是咸味,泻味是苦味,调味是酸味。所以,组一个泻心的方子,可以选择苦味药和咸味药,并保证苦味药在全方占有主导地位。当然,也可以选择苦味药和酸味药,不选咸味药

有没有这样的方子呢?有的!代表性的就是栀子豉汤。

栀子豉汤也是《伤寒杂病论》的经方,由栀子和淡豆豉组成,其中栀子味苦泻心,淡豆豉味酸收心,一泻一收,也构成了经典的泻心之方,用于治疗虚烦不得眠。

所以,组方用药的药味确定了之后,可选的组合方式、可用的组方中药其实不止一种。

五种泻心汤组方及功效,五种泻心汤的功效主治(9)

栀子原植物(图源网络)

(三)

好,接下来,我们再重点说说大黄的咸味。

对于大黄是咸味药这件事,可能有很多人不理解。大家会想,既然《中国药典》都认定为大黄是苦味药,《神农本草经》都标示大黄是苦味药,为什么你就一定要标新立异,认为大黄是咸味药呢?

大家还记得我们在第一课里面提到的一个词吗?叫做“破旧立新”,叫做“否定之否定”。如果想真正走近汤液经法图,就把你以前学的忘了吧。

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我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上研究生时,课题研究就是中药药性理论,我们把《神农本草经》里所有的中药的四气和五味整理出来,建了数据库,然后采用一种叫做关联规则分析的数学方法研究了这些四气和五味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最常见的四气为寒、平和热,最常见的五味是苦、甘和辛,而且从概率统计上看,最常见的四气五味组合,完美地构成了苦寒、甘平和辛热3种固定关系。

就这个研究,我还发表了SCI论文。

这个发现说明了什么呢?我当时想,其实至少说明一点,那就是四气五味的分布是不均衡的,有些多,有些少,而且有一些属性之间,并不独立,存在关联性。

但是,当我看到《辅行诀》里面关于中药药性的记载之后,我猛然发现,我之前的那些研究,也许还能说明另一个问题,那就是:目前我们能看到的现存最早的本草《神农本草经》,也许已经是传抄了很多年的药性记载,而不是最早的药性理论。这其中有错简,有遗漏,有演变,有不完善

五种泻心汤组方及功效,五种泻心汤的功效主治(10)

神农本草经(图源网络)

那么,《汤液经法》里面是怎样记载的呢?

根据《辅行诀》的记载,《汤液经法》认为“天有五气,化生五味,五味之变,不可胜数”。为了展示这种五气生五味的过程,陶弘景列出了25味示例中药,称为“药精”。其中对于咸味药的记载为:“味咸皆属火,旋覆花为之主。大黄为木,泽泻为土,厚朴为金,硝石为水”。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旋覆花、大黄、泽泻、厚朴和硝石这5个中药为咸味药,属火。

我们认为,这种表述方式,可能是更为本源的药性理论,一则是因为这种药性理论直接与阴阳五行这样更高层次的理论相连接,二则是这个理论中的五行五味对应具有更好的均衡性和逻辑自洽性,三则是采用这个理论来解读经方配伍,符合度极高。

而这其中的“大黄为木,泽泻为土”的表述,描述的是同一药味不同中药的各自特点,也就是“五味之变”。这个理论我们放到以后说。今天大家先记住,这5个中药是咸味药。

所以,一个中药的真实滋味与功效药味,在最开始的时候,一定是相匹配的,是合二为一的。古代圣人也许正是凭着这种特点,通过药物生长环境、药材的象结合口尝药味,来确定中药的功效。而在后来的传承过程中,由于理论失传、品种混乱和品质降低,才会出现真实滋味与功效药味不匹配的情况,出现二者分离的情况。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现在的药性记载中,一定包含有一些内容与本原内容相同,也一定包含有一些内容已经发生了变化。

而大黄,就是那个发生了变化的中药,它的本原药味是咸味而不是苦味,五行属性是火中木。

其实,我们只要找一块大黄,用开水冲泡一段时间后尝一下就知道,大黄真的没有那么苦,不像黄连和黄芩那么苦。

五种泻心汤组方及功效,五种泻心汤的功效主治(11)

大黄(图源网络)

所以,希望大家重新认识中药的药味,这也是后面一系列分析的基础。好,今天就讲到这。

上一页123末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