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内服的功效,苦参的外敷功效及副作用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1-02 23:58:34

导读

苦参作为清热燥湿的良药,与黄连同性,却不及其出名,也极少为医生所用。故本次《弄潮新时代》栏目带来的这篇文章,其作者以自身经历引入,翻阅古书,详细地介绍苦参的特性,解释了苦参难入药用的原因,最后更是由药及人,讲述了处方用药的道理。


苦参虽苦,苦尽甘来

作者:末雨末雪

大一,我在药房学习。有次,药房的老师们在抓着药,我看到有一味药,黄白色根类切片,我不认识,就问他们,一个老师说你尝尝看,我就拿起一片嚼了两下,“哇,真苦!”一群老师笑了,“苦吧,这就是苦参。”

就是那个时候我记住了苦参这味药,但是自此,一直到我现在本科毕业,我再也没见过老师抓这药,在临床上也跟过不少老师,但偏偏不巧,也没见有哪次开这个药。

苦参内服的功效,苦参的外敷功效及副作用(1)

一提到中药的苦味,人们往往会说黄连最苦,其实比黄连还要苦的是苦参。苦能燥湿,寒能除热,苦参和黄连这些药物都是大苦大寒之品,所以都分类在清热燥湿药,但是苦参就不如他们有名了,因为不常用,也就不是大纲重点药,中药课上就一带而过。

苦参苦寒,入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而治胃肠湿热所致泄泻、痢疾,可单用,如《仁存堂经验方》以本品制丸服,治血痢不止;或配木香用,如香参丸(《奇方类编》);治湿热便血、痔漏出血,可配生地黄用,如苦参地黄丸(《外科大成》);若治湿热蕴蒸之黄疸,可配龙胆、牛胆汁等用,如《补缺肘后方》治谷疸方。

同时,苦参既能清热燥湿,又能*虫止痒,为治湿热所致带下证及某些皮肤病的常用药。若治湿热带下、阴肿阴痒,可配蛇床子、鹤虱等药用,如榻痒汤(《外科正宗》),若治湿疹、湿疮,单用煎水外洗有效,或配黄柏、蛇床子煎水外洗;治皮肤瘙痒,可配皂角、荆芥等药用,如参角丸(《鸡峰普济方》);若配防风、蝉蜕、荆芥等药用,可治风疹瘙痒,如消风散(《外科正宗》);若治疥癣,可配花椒煎汤外搽,如参椒汤(《外科证治全书》),或配硫黄、枯矾制成软膏外涂。

苦参内服的功效,苦参的外敷功效及副作用(2)

关于苦参“*虫”功效,中医认为热生风、湿生虫,苦参清热燥湿,故能治风*虫,所以医家多将苦参用于“湿热生虫”的疮毒诸病,但是有人拿苦参内服驱除肠道寄生虫,也有一定效果。而我在检索苦参的相关论文时,发现苦参还真有明显的“*虫”功效,很多人将苦参开发成植物型农药,诸位放假要是有闲情,去挖几株苦参,熬一锅药水,熬完可以放点石灰,也可以不放,拿个喷筒,你们家哪棵果树上有蚜虫了或者菜园子里有菜虫,你就往上喷,试试效果,论文上说药效发挥迟缓,两天左右大部分虫子应该就毒死了。

医书上说苦参可以利尿,可用治湿热蕴结之小便不利、灼热涩痛,一般举例《金匮要略》中治疗妇女“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的当归贝母苦参丸,(但是本草书中都说苦参与贝母相恶)《神农本草经百种录》:“溺有余沥,心通于小肠,心火除则小肠郁塞之气通矣。”说白了还是发挥清热的作用才利尿的,尽管现代药理和临床试验,苦参都具有利水的作用,但是有比它药效更好的药物,所以基本上没人拿它来利尿。

苦参既然叫“参”,那么它有补益的功效吗?

《神农本草经》就已经收录了苦参,列为中品,功效中有“补中”二字,《本草崇原》对其注释:“苦以味名,参以功名,有补益上中下之功,故名曰参。”陈修园解释说:“补中二字乃取其苦以燥脾之义也。”《本草纲目》:“苦参、黄柏之苦寒,皆能补肾,盖取其苦燥湿,寒除热也。”《本草备要》:“补阴益精,养肝胆,安五脏(湿热去则血气和平,而五脏自安)。”

这些都是强加解释,甚至还把补中扯到补肾去了。沈括(写《梦溪笔谈》的那位)看不下去,举例论证,他说他患过腰痛病,连正常行走都不行,有次一个下级军官见到他,说:“你是不是有用苦参洁齿的习惯?”他那时因牙痛用苦参擦牙已几年了,军官说:“这正是引起腰病的原因。苦参的药气进入牙齿,这种药的气伤肾,长期用它擦牙,会使人腰部沉重”。后来太常寺少卿舒昭亮(不认识这人)用苦参擦牙,时间久了也得腰病。自此以后我们都不用苦参擦牙了,腰病也都好了。这些都是医书没有记载过的。

《本草纲目》中有段文字刚好可以作为这个医案的点评:“《素问》云:五味入胃,各归其所喜攻,久而增气,物化之常也。气增而久,夭之由也。王冰注云:入肝为温,入心为热,入肺为清,入肾为寒,入脾为至阴而兼四气,皆为增其味而益其气,各从本脏之气。故久服黄连、苦参而反热者,此其类也。气增不已,则脏气有偏胜,偏胜则脏有偏绝,故有暴夭。是以药不具五味,不备四气,而久服之,虽且获胜,久必暴夭。但人疏忽,不能精候尔。张从正亦云:凡药皆毒也。虽甘草、苦参,不可不谓之毒。久服则五味各归其脏,必有偏胜气增之患。诸药皆然,学者当触类而长之可也。至于饮食亦然。”

大部分医家还是认为苦参徒有“参”名的:

《本草便读》:“苦参,苦寒沉降之品,宜入肾脏血分,多服则腰重不能行立,以其降性太过,伤肾伤骨也;非下焦湿火炽盛者,不宜用之;其所以能治风*虫,亦热生风湿生虫耳。宜用于洗方丸方中为佳,若煎方不可多用。”

《本经逢原》:“或云∶苦参既能补阴明目,何久服反病腰重乎,殊不知苦寒之性直入心肾,内有湿热者,足以当之。始得之,则有辅阴祛邪之力,清热明目之功,湿热既去而又服之,必致苦寒伤肾,腰重脚弱在所不免,理固然也,何疑之有。”

《本草求真》:“然究止属除湿导热之品,于补其奚济乎?(绣按:五参除人参可以言补,余不得以补名。)凡味惟甘为正,惟温为补。苦参味等黄柏,寒类大黄,阴似朴硝,(的解)号为极苦极寒,用此*虫除风,治水去疸,扫疥治癞,开窍通道,清痢解疲,或云有益,若谓于肾有补,纵书立有是说,亦不过从湿除热祛之后而言,岂真补阴益肾之谓哉?”

《本草新编》:“败泻肾气,而反言益肾,殊不可解,愿吾子勿信也。”

苦参不补,但清热燥湿、*虫止痒这些功效还是可以的呀,为什么没有多少老师喜欢用它呢?

我也为苦参感到不服,有次我还真跑去问老师为什么不用它?老师说它太苦了。

首先是它味苦,门诊上经常有患者问老师:“大夫,这药苦不苦?”老师:“不苦不苦,跟喝可乐一样。”(我每次在一旁纳闷:为什么要让可乐背锅?)患者复诊,“你这药苦死了”,(果然大家都是俗人,上来就吐槽中药苦,人家黛玉和香菱就会说药香也是香。)“不苦呀,你看我还没搁黄连这些药呢”。

放个黄连可能都觉得很苦了,喝不下去,再放个比黄连更苦的苦参,啊,我们想象一下那个画面,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你心志,嗯,良药苦口利于病,众生皆苦,你也不甜,所以,喝吧。

其次是它药性苦寒,《本草正义》:“苦参,大苦大寒,退热泄降,荡涤湿火,其功效与芩、连、龙胆皆相近,而苦参之苦愈甚,其燥尤烈,故能*湿热所生之虫,较之芩、连力量益烈。近人乃不敢以入煎剂,盖不特畏其苦味难服,亦嫌其峻厉而避之也。然毒风恶癞,非此不除,今人但以为洗疮之用,恐未免因噎而废食耳。”用药如用兵,苦参苦寒太过,药性峻烈,不好控制,一不小心就可能损伤脾胃,*敌一千还自损三百,所以大家都不喜欢,而且少有这些毒风恶癞的重病,用些相对平和的药比较好。

那么外用呢?总没有这个顾虑吧。老师说,它的颜色。我才想起来,苦参煮出的药液颜色是黄色的,外用的话容易污染衣物。

去年的这个时候,学弟学妹们考完药用植物学,我跟他们去山里采药实习,他们挖到一株大苦参,太大了也压不了标本,就放在实习基地的院子里晒了。山中湿气挺大的,我脚上长了湿疹,我就回忆在山上都挖了什么药?最后就锁定了这苦参,苦参根中间的木质部不好弄,我就把皮给剥了下来,撕成一丝丝的,找了碗倒水焖了一小时就擦脚上,在山上用了几天苦参算是控制住了,回到学校自己就好了。当时看到那个药液黄黄的,我一边擦还一边想这黄色是不是黄酮类成分?

苦参的疗效还是挺显著的,我这些年跟过的老师不用它,大抵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吧,药有药性,人有人性,性子平和,处方用药亦如此。

苦参内服的功效,苦参的外敷功效及副作用(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