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孩子不会写作文这里有妙招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6-02 08:51:41

说到“作文”两个字,头疼的不仅仅是学生,就连老师和家长在很多时候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语文中的作文这个“节骨眼”,很多老师都觉得非常难教,特别是三年级的习作指导,更是作文教学中的“硬骨头”。

为何这么说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三年级学生写的作文到底有哪些特点:

特点一:言之无物

三年级学生的作文,正完成从低年级的“看图写话”到中年级“命题作文”的过渡,在这个“渡劫期”,由于孩子们没有了相关图片的依托,他们很难根据老师给出的作文题目写出有针对性的文章。比如写《我的妈妈》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有些三年级的同学为了给自己的作文凑字数,写上这么一些没有“营养”的内容:“我家里有奶奶,有爸爸,有弟弟,有姐姐,有……”走了很多“弯路”之后才回到文章的正常“轨道”上去,这种习作内容言之无物,实质性的描写很少,给人一种“隔靴搔痒”之感。

三年级孩子不会写作文这里有妙招,(1)

特点二:空洞乏味

有些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命题作文,所以写出来的内容也是比较空洞乏味的,比如同样写《我的妈妈》这个命题作文,有些同学没有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抓住自己妈妈的特点来写,反而“浓墨重彩”写自己妈妈的外貌:“我妈妈有两颗眼睛,一个鼻子,两个鼻孔,两个耳朵……”这样的习作读完之后,给人一种“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这孩子的妈妈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与其他妈妈相比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特点三:离题太远

同样是写《我的妈妈》,有些三年级的孩子写着写着,就写到家里养的一只小狗上去了,到了文章的最后几段,家中的小狗直接“喧宾夺主”,这种让习作内容让很多老师和家长哭笑不得。更有一些三年级的孩子,在题目《我的妈妈》写完之后,文章内容几乎没有“妈妈”什么事了,因为这种同学作文的正文部分没有一句话是和妈妈有关的。这种离题太远的三年级学生作文,也是让很多家长和老师万分郁闷的“杂牌文”。

三年级孩子不会写作文这里有妙招,(2)

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如何入门?有哪些诀窍呢?以下这几个诀窍,我觉得老师和家长有必要知道一下:诀窍一:从仿写入手。【1】仿写课文⑴仿写课文的结构特点。

很多课文的结构特点,比较有“个性”的是这么三种:其一是“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其二是“总-分”的结构特点,其三是“分-总”的结构特点。教师或者家长让孩子仿写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模仿课文的某一种结构特点展开来写。就拿“总-分”这个结构特点来说,第一句必然是一个统领全文的中心句,很可能是独句成段。那么,老师或者家长在引导孩子仿写一个片段的时候,最好也是让孩子以中心句开头,然后采用“中心开花法”——围绕中心句写出完整的段落来。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课标要求,三年级的学生侧重于一个段落的撰写,家长或者教师切不可“揠苗助长”,一开始就让孩子写出完整的一篇文章来,这会导致弄巧成拙,让孩子对习作产生恐惧、厌恶的情绪。

⑵仿写课文的写作思路。

在所有的课文中,作者在写的过程中都会运用一定的写作思路:比如在写景的文章中,有些作者喜欢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写出自己游览过的一些景物;也有的作者喜欢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或按照季节转换的顺序写出某一处风景不同时间段的不同魅力……不管是课文中出现的哪一种写作“套路”,老师或者家长都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并加以模仿,针对其中的一个段落进行仿写。

⑶仿写课文的表达方法。

我们知道,小学课本中的很多文章是文质兼美的文章,那么在这些文章中,所用到的表达方法也是很多值得小学生模仿的。比如一些课文用到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修辞手法,在学生熟读并理解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练习“先说后写”的方法——模仿课文中出现的某一种表达方法,让学生联系实际说一说自己能否也能用相关的表达方法说一句话,再让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写下来,力求学以致用。

三年级孩子不会写作文这里有妙招,(3)

【2】仿写范文

比较常见的范文,对于我们农村的三年级孩子来说,一般是学生买到手的作文选。很多小学生作文当中,总有一些语言表达相当优美、文章结构非常紧凑、行文逻辑较为合理的文章。这样的文章,都是学生仿写的重要资源。比如说范文中出现了某个描写人物的精彩片段,老师或者家长可以让孩子试着用文中的描写方法写自己熟悉的人。在老师或者家长不失时机地引导下,孩子习作入门的速度就会“换挡提速”。

【3】仿写教师“下水文”⑴教师在让学生写某篇作文之前,自己要精心写好“下水文”。

一名将军,在战斗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名教师,无论上什么课,都要上有准备的课,作文指导课也不例外。所以,三年级语文教师在上作文辅导课的时候,最好在课前精心准备一篇“下水文”——教师自己以学生的视角,站在学生的立场亲自写一篇范文,力求做到让教师“下水文”起到为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进行“引路”的作用。

⑵教师要保证“下水文”的整体质量。

如果教师打算通过自己亲自写的“下水文”来引导学生,要搬开学生习作过程中的“绊脚石”,那么教师就一定要保证“下水文”的质量,绝不能让“教师下水文”变成泛泛而谈的“水文”,那样做只会让“下水文”成为学生完成高质量习作的最大“中梗阻”。

⑶教师和学生同时写作,一起“下水”。

教师“下水文”可以在课前写,但对于文学素养比较高的三年级语文老师而言,在上作文辅导课的时候,老师如果和学生在同一个时间段写同一个主题的作文,更容易激发学生与老师“赛写”的想法,而才华横溢的老师也更容易成为学生竞相模仿的对象。

三年级孩子不会写作文这里有妙招,(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