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材重点整理

首页 > 教育培训 > 作者:YD1662023-08-01 20:31:27

31即时通信传播与社会动员

为了实现既定的社会目标,通常需要通过社会动员,以整合社会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力 量,吸引最广泛的民众共同参与到相应的社会行动中来。即时通信传播维系着一个庞大的社会性网络,它在社会动员方面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 角色。


与政府或组织所进行的传统的动员相比,即时通信传播等所带来的网络社会动员表现出了自己的特点。


(1) 社会动员发起机制的民间性。即时通信传播所进行的社会动员通常是民间自发的。正是这种民间性,使得更多网民接受动员加入 行动的态度更为自觉、主动。


(2) 社会动员网络的扁平性。即时通信传播所依赖的 是一个扁平的人际关系网络,这个网络节点多,节点间的关系复杂,信息复制与传递速度快, 因此,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实现“广而告之”。


(3) 社会动员的人情基础。即时通信传播所依赖的人际关系网络,多是由熟人关系形成的网络,人们彼此间的信任度较高,有些人还有深厚的友情。以人情为基础进行的劝说,比制度化的公文式的动员具有更高的说服力。


(4) 社会动员过程的相对隐蔽性。即时通信网络中进行的社会动员,可谓是“悄悄话”式的。动员过程的相对隐蔽性,使得对其进行控制是较为困难的,同时也有可能使动员结果的爆发力更强。


(5) 社会动员的高效率。由于动员网络的扁平化、动员的人情化等因素,即时通信手段所 进行的社会动员,通常效率是较高的。


即时通信工具在社会动员方面发挥作用虽然还只是初露端倪,但是,它已经显示出强大的潜力与能量。如果运用得当,将有助于促进民众的社会参与。但是,如果运用失当,则可能给社会带来潜在的危机。


传播学教材重点整理,(33)

32 强连接与弱连接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化媒体中人们的关系可以分为强关系与弱关系两大类,这主要是从互动频率的角度进行的分类。


而从社会网络的角度看,人们的关系可以分为强连接与弱连接 两种。


根据美国学者尼古拉斯•克里斯塔斯基和詹姆斯•富勒的研究,影响力在社会网络上的传播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我们称之为三度影响力原则,即人们在社会网络中的任何行为都会泛起 涟漪,波及他们的“朋友"(一度连接)、“朋友的朋友”(二度连接),甚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连接),但超过三度分隔,影响力就会逐渐消失。


强连接与弱连接,主要是根据关系的直接程度区分出来的。


强连接指三度及以内的连接, 弱连接则是指三度以上的连接。


在研究者看来,强连接的意义是引发行为,而弱连接的作用是传递信息。


这两种连接并非凝固的。


如果一个用 户有意和一个弱连接用户建立更为直接的关系的话,那么可以通过有意的行为,使两者相互认 识,并产生强连接。反过来,本来处于强连接关系的两个人,因某些原因而决裂,也可能会断 开他们之间的直接联系链条。


传播学教材重点整理,(34)

33信息茧房与回声室效应

信息茧房并非新媒体时代独有的,在传统媒体时代类似现象就已经表现出来,并且可以用传播学中的“选择性接触”等理论来解释。


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社会化媒体以及今天流行的个性化信息服务,会增强这种 现象。个性化服务看上去很美,但是当人们只选择自己关注或符合自己需要的信息时,结果可能是“作茧自缚”,或者成为井底之蛙,使自己失去对环境的完整判断。


此外,如果所有人都被这样的茧房束缚,公共信息的传播、社会意见的整合、社会共识的达成,就会变得日益困难。


“回声室效应” (Echo Chamber Effect)这个概念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人们的"作茧自缚”, 它意指信息或想法在一个封闭的小圈子里得到加强。同样,这一现象在传统媒体时代已经出 现,但因网络而加剧。


也有人将这样的效应称为“同温层”效应。


在社会化媒体中,人们以社交对象 作为信息来源。他们在选择信息来源的同时,也就进行了信息的过滤。此外,社会化媒体在一 定程度上强化了人群的分化。人们因社交圈以及自身的立场态度的影响,常常会固守在符合自 己偏好的信息与意见的圈子里,各种圈子之间相互隔绝甚至对立。因此,在社会化媒体中更容易形成“回声室效应”。


传播学教材重点整理,(35)

34并发性生存

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在网络中的生存出现了并发性的特征。


移动终端越来越显得“无所不能”而又随时可得,人们在同一时空里可以做的事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人的行为的“多道并发性”。


尽管短期内有些用户的潜力可能会因此被进一步激发,但长期的多道并行处理,也可能会使用户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处理任务的效率反而下降,甚至导致人的记忆力减退。


多任务处理并不能锻炼出在多种任务之间切换的能力。经常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人难以选择到底该专注于哪个 任务,效率反而可能下降。


多任务处理常常会带来信息过载。


记忆需要固化才能转变成长期记忆,而固化会受到任务切换的影响。如果总是多任务处理,记忆固化就难以形成。


传播学教材重点整理,(36)

上一页56789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