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镇为什么没有割据,唐朝怎么才能解决藩镇割据

首页 > 历史 > 作者:YD1662023-04-23 08:05:27

藩镇割据极大地动摇了唐王朝的统治,也是唐朝最终之所以灭亡的原因之一。但是,唐朝的藩镇割据却又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就是从唐朝中期开始,在此后上百年的时间里,虽然绵延不绝,但是并没有引发天下大乱,并造成国家灭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唐朝藩镇为什么没有割据,唐朝怎么才能解决藩镇割据(1)

(藩镇割据分布图)

我觉得主要有这几个原因。

第一,“安史之乱”臭名昭著,藩镇们不想被打上“作乱”的标签。

“安史之乱”给唐王朝,给老百姓带来的伤害太大了,老百姓可以说深受其苦。同时,这场动乱,最终又被镇压下去了,因此,无论朝野对它的评价,都没有一句好话。可以说,“安史之乱”完全烂透了。

作为拥兵自重的藩镇,他们当然不愿意被贴上“安史之乱”的标签。因为一旦被贴上,那你就成了千夫所指,谁还支持你呢?老百姓还愿意跟着你干吗?所以,就算有藩镇要拥兵作乱,他也只能建立自己的独立王国,不大可能去争夺地盘。所起其带动作用并不大。

第二,唐王朝对藩镇还具有足够的控制能力。

唐朝中后期的藩镇割据,其实是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之间打击和反制的结果。也就是说,中央政权吸取了“安史之乱”的教训,不愿意某个藩镇权力过大,而对他进行“移镇”,剥夺他的权力。这个藩镇当然不愿意失去自己的军队和地盘,所以就造反。

当藩镇造反的时候,中央政权必然要派军队对其进行镇压。或者让别的藩镇前往镇压。比如唐宪宗削藩的时候,大致情况就是这个样子。在这样一种态势下,一般都不太可能一个藩镇的动乱,引发全国藩镇的动乱。那些藩镇们都不是傻子,这样做,只可能惹火烧身,引来更大的打击。

唐朝藩镇为什么没有割据,唐朝怎么才能解决藩镇割据(2)

(安史之乱)

第三,藩镇在王朝社会受正统思想的约束,一般不会轻易造反。

中国古代,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受到忠君爱国正统思想的影响,“文死谏,武死战”,这是所有文臣武将的信条。就算你有想当皇帝的想法,也绝对不能够说出来。因为你一旦说出来,必然会遭到全天下的反对。

秦朝末年项羽说“彼可取而代之”,那是因为秦朝实在暴乱,而且秦朝是通过侵占别的国家建立的王朝。项羽说那样的话,时人可以理解,因为他是想复仇,兴复自己被占领的楚国。

而唐朝不具备这样的情况,所以,藩镇们要是说这样的话,做这样的事,就不会被正统思想所接受。

“安史之乱”中作乱的安禄山,当时对他的评价是,他是一个胡人。所以,他举兵造反,相当于胡人入侵,这一点,多多少少还可以理解。如果一个堂堂汉人的藩镇,也举兵造反,这是不能被接受的。

因此,藩镇们大都拥兵自重,但要想群起而造反,而很少发生。

藩王们可以举兵造反,但是藩镇们却很少,就是受正统思想影响的缘故。

唐朝藩镇为什么没有割据,唐朝怎么才能解决藩镇割据(3)

(安禄山剧照)

第四,历史上从未出现过某一藩镇造反而引发全国造反的现象。

我们分析一下古代所有的朝代,有没有一个藩镇造反,而引发全国性造反呢?几乎没有。东汉末年,群雄逐鹿,首先是所有的诸侯们都打着镇压农民起义的口号起事。把农民起义打下去了,那些诸侯们又打着“兴复汉室”的口号。直到最后,才变成争夺天下。

唐朝末年引发天下大乱,也是因为诸侯们打着镇压黄巢起义的旗号和打击外族入侵的旗号起来的。

如果没有农民起义,或者外族入侵之类的事情发生,藩镇割据一般都不会形成全国性的大动乱。

(参考资料:《旧唐书》《史记》)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