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历史背景为什么过不了审查,八佰真实原型最后活下来多少人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7 14:11:41

截止今天,《八佰》票房已经突破20亿。

成为疫情后全球票房最高的电影,强力推动国内电影市场回暖。

但伴随票房高涨的同时,对《八佰》的恶评同样汹涌。

早在电影上映之前,网上就有一波抵制的声音。

电影上映后,这些说法都被一一击破——

说它“洗白逃跑将军孙元良”,但孙元良的个人品行如何,并不影响我们应该了解八百壮士的事迹,实际上电影里也没有这个角色。

说它“洗白国民政府”,电影里明确表示八百壮士孤军坚守是蒋介石刻意安排的政治表演,是一次注定的牺牲。

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现在,有人又给《八佰》安上了新罪名——

篡改歪曲历史。

8月23日,知名自媒体人发布一期视频节目,称“《八佰》剧组明显歪曲历史,讲一个缺乏逻辑的神话,我只能说他们不是蠢就是坏,或者两者兼有”。

视频随即引发轩然大波,关于“《八佰》歪曲历史”的说法,最近几天频频出现在各类自媒体上。

有人用“手撕鬼子”来形容《八佰》歪曲历史,

甚至还有人发出了“为何不禁?”的拷问。

既然闹的这么严重,下面我们就以马前卒这期视频为例,一起来看看他到底有哪些理由。

理由一:贬低湖北士兵战斗力,恶意煽动地域矛盾

电影的视角围绕“端午”“小湖北”“老算盘”“老铁”等来自地方的保安团士兵展开,这些人在电影中被塑造成战斗力差、贪生怕死的形象,但实际上地方保安团的战斗力并非都这么差。

因此,马前卒认为电影污蔑湖北地方部队,恶意煽动地域矛盾。

这帽子扣的,实在牵强。

地方保安团有上百人,电影只是选取了其中几个,并不代表说其他人也都战斗力差、贪生怕死。

而且欲扬先抑是影视作品创作中常见的手法,通过前半段的怂和后半段的勇,来体现角色的转变和成长,这怎么就扯上恶意煽动地域矛盾了?

八佰历史背景为什么过不了审查,八佰真实原型最后活下来多少人(1)

理由二:女童军杨慧敏献旗的细节错误

女童军杨慧敏为四行仓库守军送献国旗,鼓舞了守军士气和民众的抗战斗志,这在历史上确有其事。

但据马前卒考证,事实上杨慧敏应该是从租界的桥上过去的,非常安全,而不是像电影中那样从河中游过去,过程惊险。

八佰历史背景为什么过不了审查,八佰真实原型最后活下来多少人(2)

八佰历史背景为什么过不了审查,八佰真实原型最后活下来多少人(3)

这就要明确一个基本共识:电影基于真实事件改编,不代表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每一帧画面都必须和真实情况一致。这样的电影根本不存在,即使是纪录片也做不到。

而且关于杨慧敏献旗事件的种种细节,一直都存在多种说法,没有哪一种敢保证100%符合真实情况。

在不改变整个献旗事件大致框架的前提下,电影在具体情节上进行戏剧化改编是再正常不过的。

不论她到底是从桥上还是从河里过去,路上过程惊险程度如何,都不影响这个事件的意义。

除此之外,电影中舍命送电话线、楼顶护旗等桥段,现实中并不存在,同样成为很多人指责这部电影“歪曲历史”的依据。

八佰历史背景为什么过不了审查,八佰真实原型最后活下来多少人(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