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电话,四川哪里有农村信用社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08 05:01:47

作者:韩希宇

近年来,数字智能科技加速创新,金融业积极拥抱趋势并直面变革,数字化转型战略稳步推进,新应用、新模式与新业态不断涌现,为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添能。

四川农信是四川省业务规模最大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也是首批国家发改委“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的金融机构代表。在服务三农、小微和县域经济的过程中,四川农信遇到哪些数字化痛点和难点?如何打造特色场景并创造价值?取得怎样的数字普惠金融成效?围绕行业关注的热点,中国电子银行网日前专访了四川农信电子银行中心总经理艾雪。

四川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电话,四川哪里有农村信用社(1)

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电子银行中心总经理 艾雪

中国电子银行网:作为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四川农信在数字普惠金融等领域有哪些实践?取得哪些成效?

艾雪:四川农信利用数字化的手段创新升级线上线下融合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基本实现“综合金融不出镇、基础金融不出村、日常金融不出户”,提升普惠金融的可得性、覆盖面和满意度。

打造“蜀信e、蜀信e·惠支付、蜀信e·惠生活”相互协同的线上服务平台 提高金融服务可得性

一是升级“蜀信e”手机银行为互联网金融平台(蜀信e3.0)。信贷服务方面,上线蜀信e·贷、蜀信e·小额农贷等线上产品,依托大数据建立信贷申请、评级及风控模型,让农户足不出户即可申请贷款,实现“0线下接触、0纸质资料、0担保抵押、1分钟申请、1分钟放款、1分钟还款”。生活服务方面,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医、政、教、工”场景,上线水电费、挂号就医、校园缴费、物业费、社保医保等26类4300余项生活缴费服务。针对少数民族、老年客户等客群,推出藏语版本、配套四川话智能语音服务的大字体老年版等手机银行专属版本。截至2021年末,蜀信e用户达2006万户,平均每4.1位四川人就有1位开通蜀信e,月活用户数515万户,居全国农信系统第2位。

二是建设“蜀信e·惠支付”服务平台,打造“全账户支持、全渠道覆盖、多机构接入、多场景融合”能力,在用户侧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宝、微信、拼多多、抖音等多种支付方式。在收单侧支持线上收银台支付,线下扫码、刷卡、NFC等多种支付手段,提升农村地区移动支付服务可得性。截至2021年末,服务县乡镇村的餐饮、商超、零售、出行、教育、医疗等26个行业超过95万商户。

三是升级“蜀信e·惠生活”社区电商平台,主推“四川特产”,重点围绕《四川地理标志性产品名录》中211款农副特产进行拓展,涵盖“川茶、川果、川米、川油”等多个品类;打造“助农兴村”专区,助力农产品上行及工业品下乡。截至2021年末,平台汇聚农业企业、合作社、农户等商户主体2.2万户,助农增收2884万元;同时,作为四川农信打造的综合生活服务平台,还向客户提供权益服务、信用卡分期、贵金属销售等增值服务。

筑牢“智能网点 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 金融服务联络员”线下服务渠道 金融服务覆盖村组户

2021年,四川农信完成5121个营业网点的智能升级建设,覆盖全省92%的乡镇。采用人脸识别技术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及柜员登录,应用电子签名技术进行客户签约确认,实现了凭证无纸化,大大提高了客户业务办理效率和使用体验。

截至2021年末,四川农信已建成3.1万个便民金融服务点,服务覆盖全省100%的乡镇;升级打造了1.17万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通过与政务中心、人社、民政、税务、退役军人等政府单位、保险、通讯、物流等企事业单位合作,为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以及新型农业主体提供“政务 村务 金融 物流 电商 通讯”六位一体综合金融服务。目前,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可办理25类79项服务,包括小额取现、补贴查询等7类13项金融服务,水电气缴费、话费充值等7类13项生活服务,以及低保、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等11类53项政务服务。

四川农信在村组共聘请了2.72万名金融服务联络员,通过专属小程序协助村民随时随地查询最新乡村政策及金融资讯,办理金融业务预约等银行服务。

升级96633智能服务渠道 提升客户服务满意度

2021年,四川农信将单一的96633电话客服,升级为“电话 手机银行 微信”多渠道融合服务,以文本、视频等方式提供人工及智能机器人客户服务,让6900万客户都能用远程化、线上化、智能化的方式,便捷办理签约、密码重置、银行预留身份信息更新等业务。

中国电子银行网:数字人民币红包掀起数字货币的热潮,不少银行成为试点,数字人民币对四川农信业务发展有哪些意义?会出现哪些创新的业务模式?

艾雪:数字人民币是国家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入数字人民币是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防范洗钱风险、维护货币稳定的基础保障。接入数字人民币是落实国家政策的必然要求。我们从普惠金融、客户需求、获客留客几个视角,分析数字人民币业务对四川农信的发展带来的意义。

从普惠金融看,数字人民币体系将进一步降低公众获得金融服务的门槛,保持对广泛群体和各种场景的法定货币供应。农村客群也可通过数字人民币钱包享受基础金融服务,小微企业及新型农业主体可体验数字人民币“支付即结算”带来的便利,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数字人民币具备“点对点”投放的特性,将减少农村金融服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降低了解客户(KYC)和提供金融服务的成本。

从客户需求看,接入数字人民币丰富了公众所需的现金形态,满足了以数字形式的现金需求。随着数字技术及电子支付发展,现金在零售支付领域使用日益减少,接入数字人民币,满足客户现金支付的同时,提升支付效率、实现统一记账。同时,数字人民币硬件钱包具备多种形态,其可定制的时尚外形可能会掀起用户侧新一轮的流行热潮,四川农信也将紧跟潮流为客户提供多形态的钱包服务,商户侧也会同步换新升级。

从获客留客看,接入数字人民币有利于稳定客户,在账户侧,若不具备数字人民币充值及兑回、薪资代发、贷款发放等能力,将无法满足客户数字人民币使用需求;在收单侧,若我社商户不具备收取数字人民币能力,可能导致商户流失。

中国电子银行网: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银行业的竞争不再仅限于单一产品或业务,而是整个场景和生态的竞争,四川农信在场景建设等方面有哪些布局?打造了怎样的区域特色?

艾雪:四川农信多年前就开始场景金融的探索与实践。开放网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渠道,引入老百姓使用高频的水、电、气、社保等缴费业务,这类“代理缴费”其实就是场景金融的雏形。

2018年,在互联网企业和各金融机构纷纷开展跨行业合作、挖掘生活生产场景应用、构建场景化金融、抢占用户资源和交易入口的背景下,四川农信选择与客户生活息息相关、拥有相对固定且庞大客户群体、使用频率高的医院、学校、公交、小区四大场景,搭建线上服务平台,将四川农信支付功能、授信等业务通过开放银行平台嵌入四大场景的服务中,通过场景获客并提供金融服务。

2020年,四川农信将场景建设提升至战略高度,把“场景为王”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写入四川农信电子银行业务“十四五”规划,明确场景金融建设策略为“做广做深C端生活消费场景,做优做精B端企业生产场景,做实做强G端政务民生场景”。截至2021年末,四川农信累计与95.07万个机构及商户合作,关联存款314亿元,关联贷款1208亿元,全年交易10.15亿人次,场景金融建设成效初显。

四川农信打造了极具区域特色的“蜀信e·惠生活”社区电商平台与村集体“三资”管理场景。

“蜀信e·惠生活”社区电商平台聚焦“川茶、川酒、川调味”等四川特产,共引入优质商家等合作商户2.2万户,上架154款四川农副特产,如大凉山苦荞茶、雅安明前春茶、宜宾五粮液、绵竹剑南春、郫县豆瓣酱、汉源花椒等川字号系列。平台还搭建了“助农兴村”专区,重点助力贫困农户、专合社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销售时令水果、土特产,采用直播带货、员工团购、活动营销等多种方式开展营销,初步形成“买四川特产,就上蜀信e·惠生活”的品牌效应。截至2021年末,“蜀信e·惠生活”平台累计交易297万人次,交易金额2.67亿元,其中助农增收2844万元,直接帮助农户1.1万户。

四川农信为村集体经济组织搭建了“三资”管理系统,通过“银村直连”的方式,实现了资金支付不落地。系统可动态记录村(居)委会以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资源、资金的数量、价值等情况。同时,通过蜀信e手机银行、1万多个农村金融综合服务站等渠道公示各村“三资”信息,畅通公众监督渠道,助力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受到当地党政机关以及群众的认可。截止目前,四川农信共为全省72个县(市、区)提供了相关服务。

中国电子银行网:今年以来,金融科技赋能成为银行业关注的重点之一。目前银行业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创新存在很多痛点和难点,您认为四川农信面临哪些方面的挑战?如何突破?

艾雪:与其他中小金融机构一样,四川农信面临组织架构、成本投入、数字化运营、风险管理、专业人才等方面的挑战。

组织及架构层面,银行传统组织架构均采取垂直管理模式,跨部门跨条线分工清晰但协作不够紧密,推动组织架构的敏捷机制落地存在一定难度。成本投入方面,传统金融服务以产品为中心,数字化转型强调以客户为中心,对传统业务流程进行数字化再造需要大量投入,成本投入相比国有大行压力较大。数字化运营方面,存在数据质量较差、数据治理水平较低、数据价值挖掘欠缺,建立以数据为驱动的场景营销服务模式的过程还很漫长。风险管理方面,对数字化转型中业务、技术、基础设施、合作伙伴等多方面、多类型交互关系带来的潜在风险认识和管控能力还很欠缺。专业人才方面,由于待遇、发展空间等原因,难以吸引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比如大数据分析挖掘人才;自主培养人才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

迈入新的转型发展阶段,面对诸多痛点和难点,四川农信确立了如下主要工作思路。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数字化服务能力。产品创新方面,全面升级改造信贷产品,在蜀信e·贷基础上延伸蜀信e·商贷、种养殖贷、按揭优客贷、供应链贷等多款智能贷款产品,通过“线上 线下”结合方式,实现移动化信息采集、批量化评级授信、线上化业务办理和智能化贷款监测;优化收单支付业务,实现线上线下收单业务系统整合、建立商户激励机制、提升场景服务能力,通过“支付 ”系列产品服务学校医院等机构客户,商超、景区等优质商户。智能营销方面,建设新一代客户中心,实现个人客户精准画像和公司客户全景画像,升级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支撑“多找客户、找好客户”,为蜀信e·贷、蜀信e·小额农贷、蜀信e·惠支付、蜀信e·惠生活等多种营销场景提供数字化支撑。渠道服务方面,线上不断优化蜀信e平台和开放银行服务平台、加快升级远程“智能客服系统”,线下全面推广智能网点,进一步强化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数字化水平,深化全渠道智能化服务建设。风险管理方面,完善反欺诈系统,建设内部评级授信等系统,优化审计管理系统,实现风险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

优化金融科技机制建设,提供组织保障。一是建立金融科技管理委员会,统筹四川农信金融科技IT架构、系统开发、系统资源配置、重点转型项目、产品创新、业务运营等工作。二是组建业务与技术融合的共创团队,鼓励创新、允许试错。三是设立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强化与高校、研究院、互联网企业等合作,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量子等技术研究,建立集原型测试、技术预研、成果转化及展示为一体的产品金融科技创新平台。

加大金融科技人力投入,提供人才保障。聚焦“选、育、留”核心环节,建设“有为有位、多劳多得”机制,打造规模适度、结构合理、专业精湛的高素质复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队伍。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多渠道加大省联社金融科技人才引进力度,通过员工招聘、顾问聘请等形式引进行业尖端人才,选拔个人、公司、会计等专业人才充实到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加强与外部先进银行、高校、科技公司等合作,定期选送技术骨干交流学习,建成良性循环的金融科技人才队伍奠定基础。健全薪酬激励机制。完善金融科技人才贴近市场水平且适当倾斜的薪酬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与金融市场相适应、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激励和发展人才的绩效管理、职位管理制度;加大金融科技创新专项奖励投入,突出对优秀人才、优秀项目的奖励,强化薪酬与奖金的精准激励。

普惠金融,大有可为。四川农信坚持建设智慧银行战略定力,主动顺应农业农村数字化趋势,加快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水平,全面助力乡村振兴。(责任编辑:万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