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子鼓书大全视频播放回龙传4,长子鼓书回龙传正版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09 08:02:14

安徽琴书传承人刘培枫、张静

安徽琴书可由一至数人演唱。伴奏乐器为扬琴、坠胡、檀板,以后逐步增加了二胡、提琴、三弦、笙、笛、琶琶、月琴乃至古筝等乐器。常用曲调有慢板(也叫“四句牌子”、“四句腔”、“四平调”、“慢赶牛”)、悲调(也叫“苦条子”)、流水(也叫“连句”并包括变化的“流水连句”)、垛子(包括“快垛子”、“慢垛子”)以及“凤阳歌”等。安徽琴书的花腔最为丰富,大部来自地方小调,如[穿心调] 、[伤神调] 、[满江红] 、[上怀调] 、[下怀调] 、[下盘棋] 、[剪剪纸] 、[梨花调] 、[叠断桥] 、[杨柳青]等。过去每当开场时,先奏一段“大花板”(艺人称为一百零八板),借以招徕观众。现已不用打闹台,而改用“四板头”(即四段过门),也有只用一段过门的。

安徽琴书的唱词,基本上是七字句和十字句,也间有五字句和六字句。传统曲目丰富,有长篇、中篇、小段,以中篇为主;多数反映家庭生活和爱情故事,也有反映历史故事的,如《十把穿金扇》、《水漫蓝桥》、《双贤记》、《罗衫记》等。安徽琴书进入城市后,增加了《说唐》、《东西汉》、《郭子仪》、《杨家将》等长篇。50年代后,编演了反映现代生活的新曲目,如《雷锋》、《烈火金钢》等。


云南扬琴

流行于云南省昆明、腾冲等地区。因以扬琴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据说昆明流行过一种由演唱者执板击节讲唱故事,并以三弦、琵琶等伴奏的“对子书”。清道光年间与山东、江苏流传过来的“扬琴担子”相揉合,丰富了曲目、唱腔和曲牌。清同治年间,又与贵州、四川等邻近省份传来的扬琴相结合,并吸取当地花灯、民间小曲、滇戏的音乐素材,逐步形成了云南扬琴。

长子鼓书大全视频播放回龙传4,长子鼓书回龙传正版(5)

云南扬琴的演唱形式是演员各操一种乐器,分担节目中的角色,围坐演唱。近年来有所发展,为一人表演,三、五人伴奏。演唱讲求字正腔圆,情真意切,伴奏与唱腔互相配合衬托。云南扬琴的伴奏乐器除通用的扬琴、二胡外,还选用三弦、月琴、琵琶和笛子。偶尔也用提手、鼓板、怀鼓、碰铃等打击乐器。

传统曲目有《陈姑赶潘》、《三击掌》、《独占花魁》等。现代曲目有《祥林嫂》、《民兵英雄郭文茂》、《老四十五》等。

贵州琴书

流行于贵州省大部分城镇。旧时称为“唱洋琴”、“唱曲子”、“洋琴戏”。据清代编修的贵州地方志*载,唱洋琴在嘉庆、道光年间即已出现,为士大夫、文人墨客自娱的艺术,或在喜庆宴会时演唱,光绪年间最盛。清末落第举子王石青最擅演唱,并能编写脚本,曾吸收贵州梆子的“二簧”、“二流”唱腔和民间曲调,发展了洋琴的唱腔。民国初年在安顺、独山、黔西等地传艺,使洋琴流传于市井之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唱洋琴仍在民间以传统的坐唱形式流传,同时由专业艺人加以发展,形成了表白结合、说唱结合、走唱和坐唱结合的曲艺形式,定名为“贵州琴书”。

长子鼓书大全视频播放回龙传4,长子鼓书回龙传正版(6)

贵州琴书《唱晚晴》

唱洋琴传统为分脚色坐唱形式,演唱者一般为七、八人,分担生、旦、净、末、丑等脚色,并分操乐器伴奏。曲词的唱与白都为代言体。音乐唱腔清丽婉转,有清板、二板、三板、杨调、苦禀、二簧、二流等7种板式唱腔,还吸收了风格相近的民歌小调[二郎梭] 、[花园跑马] 、[鲜花调] 、[马头调] 、[闹五更] 等作为辅助唱腔。演唱曲词前后演奏的音乐曲牌有[八谱] 、[小八谱] 。伴奏乐器以洋琴为主,配以瓠胡、二胡、小三弦、月琴、小京胡、琵琶、笛、箫、竽等,击节乐器有单皮鼓、摔板、引磬(或双碰铃)。

贵州琴书的传统曲本,称为弹词。曲词都为七字句或十字句,讲究韵律,文字清丽典雅,多是文人作品。故事内容取材广泛,历史题材有《列国志弹词》、《南宋志弹词》等;根据古典文学作品改编的有《西厢记弹词》、《卓文君弹词》、《红楼梦弹词》、《琵琶记弹词》等;民间传说题材有《珍珠塔弹词》、《回龙阁弹词》等。最有影响的作者是王石青,署名古筑苍崖子,代表作有《二度梅》、《锦香亭》、《风月传》、《恨海》等。


恩施扬琴


又叫“恩施丝弦”。主要流行于湖北西部地区的恩施、宣恩、咸丰、来凤、利川等县。形成时代缺乏记载,据艺人传说,清同治年间从四川传入或从扬州传入。长时期没有专业艺人,早期的习唱者多是文人和坐贾行商,流传范围不广。1930年左右,逐渐兴盛起来。各地的琴友成立琴社组织,如恩施的清江琴社,咸丰的伯牙会,宣恩的琴音聚会等,经常互相邀集演唱,并形成清江、伯牙两派,各具不同的行腔风格。

长子鼓书大全视频播放回龙传4,长子鼓书回龙传正版(7)

恩施扬琴传承人周金福演唱《盛日佳宴》

恩施扬琴的音乐唱腔,属于板式变化体与曲牌联套体相结合的音乐体制。按唱腔、曲牌的性能、结构与特点,可分为“宫调”、“月调”、“皮簧”、“小调”和没有唱词的器乐曲5大类。演唱者居中间,面前置扬琴,左边有三弦、琵琶、月琴,右边有京胡、二胡、鼓板伴奏。常演曲目有60多段,如《大宴》、《修诏》、《伯牙抚琴》、《黛玉葬花》、《琵琶记》、《怒沉百宝箱》等。


武乡琴书

发源于山西武乡县农村,现流行于武乡、襄垣、榆社、左权、太谷、榆次等县。是河南的古老曲种鹦哥柳流传到太行山腹地以后演变形成的。它借鉴鹦哥柳的音乐,用当地曲调加以丰富改革,称为柳调。清代嘉庆年间,多有盲艺人游门串户演唱,两人一档,一人敲八角鼓演唱,一人操木胡伴奏,又称为鼓儿腔。同治年间,盲艺人开始坐场说大书,每档增至六、七人。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武乡县,组织了盲人宣传队,艺人为了便于分散宣传活动,采取一人操打七件打击乐器的技巧,称为武乡鼓书。当时在文艺工作者的帮助下,唱腔上创造了起腔、垛板、簧腔等,艺人的演唱水平也有很大提高。演唱的曲目有《西安事变》、《减租减息》等。1958年以后,吸收了明目人学艺演唱,增加了表演成分,取消打击乐器,以土制月琴为伴奏主乐器,称为武乡琴书。

长子鼓书大全视频播放回龙传4,长子鼓书回龙传正版(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