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甘蓝种植时间和方法,2022北方甘蓝出口预测

首页 > 三农 > 作者:YD1662022-11-24 07:35:14

早春拱棚甘蓝种植关键技术

_孙树国

早春拱棚甘蓝病害少、省工省力、产量高,对缓解北方蔬菜春季淡季供应具有重要作用,经济效益也较高。近年来,山东省夏津县早春拱棚甘蓝种植面积达到 1000 亩(66.7 hm 2 ),效益达到 10000 多元 /667 m 2 ,本文总结了早春拱棚甘蓝的种植关键技术,供读者参考。

采用优良品种

采用优良品种是栽培成功的关键。选用抗寒性强,结球紧实,高产优质,不易抽薹,适于密植的早熟品种,如‘中甘 11 号’(图 1)、‘中甘 12 号’(图 2)、‘鲁甘 1 号’‘寒光’等品种。

北方甘蓝种植时间和方法,2022北方甘蓝出口预测(1)

图 1 ‘中甘 11 号’ 图 2 ‘中甘 12 号’

适时培育壮苗

适期育苗

春甘蓝生产的突出问题是未熟抽薹,因为甘蓝属于绿体春化作物,如果播种过早,幼苗生长过大,遇到低温条件则完成春化阶段,引起早期抽薹,播种过晚则达不到早熟、高效的目的,所以应适期播种。甘蓝断根后再生能力很强,很适于育苗移栽,育苗设施最好采用温床、阳畦或日光温室空闲地,苗龄一般 70~80 天。按照当地的气候条件,确定定植时间,由定植时间推算出育苗适期。一般在 12 月中下旬 ~ 翌年 1 月上旬为播种最佳适期。

种子消毒

选择饱满种子,将种子放入 55℃温水中,即2 份开水对 1 份凉水,不断搅拌 15 min,自然冷却降温后,浸种 4~6 h;或直接采用 55℃温水浸泡种子不断搅拌,随着温度降低不断加入热水使水温稳定在 53~56℃维持 15~30 min。55℃为病菌的致死温度,温汤浸种后,可基本*死种子表面传带的病菌,然后保持 15~18℃催芽。一般 3天之后,种子的尖端部分就会长出露出白白的芽,这个时候就可以进行播种了。出芽后应及时播种,如不能及时播种,必须降温至 13℃左右,以防胚芽生长过长。

播种育苗

土苗床育苗

播前育苗床要施足腐熟优质有机肥,并且用多菌灵进行*菌消毒,深翻耙平。在晴天上午,浇足底水,水渗后将发芽的种子均匀撒播在畦面上,覆盖 1 cm 过筛的壤土保墒并防止苗畦龟裂,播种量 4 g/m2 ,拱棚甘蓝需播种床面积为 5 m2 /667 m 2 。播种覆土后,用 70% 甲基托布津 10 g/m2进行土壤消毒,可防猝倒病发生,床面盖好地膜保湿保温。

穴盘育苗

穴盘育苗用营养土建议购买商品基质,也可自己配制(肥沃大田土 6 份,腐熟有机肥 4 份,混合过筛。营养土加氮、磷、钾复合肥 3 kg/m 3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 g/m 3 ,充分混合均匀),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排在苗床上。将分级后的甘蓝种子平播于穴盘中,播后覆土深度 1.5 cm,床面盖好地膜保湿保温。

播后管理

甘 蓝 种 子 在 地 温 升 高 到 8 ℃ 以 上 时 才 能出 土, 幼 苗 出 苗 前 不 要 通 风, 白 天 畦 温 应 保持 20~25 ℃, 夜 间 应 为 10~16 ℃。 种 子 刚 好 破土时揭去地膜,苗出齐后适当通风,白天畦温18~20℃,夜间 10~12℃,在秧苗 5 片真叶后畦温不能低于 10℃,防止秧苗通过春化阶段,发生先期抽薹。定植前 7~8 天可加大通风,进行低温炼苗,以提高幼苗对定植后环境的抗逆性。甘蓝壮苗的标准是茎粗状,根系发达,具有 6~8 片叶,下胚轴和节间短,叶片厚且呈深绿带紫色。全株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

精整地早扣棚

使用钢架大棚

拱棚要选择在靠近水源、疏松肥沃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处建设,栽培早春拱棚甘蓝宜采用单栋钢架大棚,拱棚材质必须选择既牢固防锈,又抗风雪的钢管。大棚的规格为跨度一般为 6~8 m, 顶 高 2.5~3.0 m, 长 30~50 m, 通风 口 高 度 1.2~1.8 m。 用 管 壁 厚 2.5~3.5 mm的薄壁钢管制成拱杆、立杆、拉杆,钢管间距1.0~1.2 m,内外热浸镀锌以延长使用寿命。用卡具、套管连接棚杆组装成棚体,覆盖薄膜用卡膜槽固定。

整地扣棚

冬前施腐熟畜禽粪肥 5000 kg/667 m2 ,中氮、高钾、低磷型复合肥 30 kg/667 m 2 ,过磷酸钙 25 kg/667 m2 ,可以起到预防甘蓝烧心的效果。用大棚深翻换茬机深翻 25 cm,将上下层土壤调换混匀,确保底肥使用后均匀掺入土壤,然后作成 1 m 宽的畦,在定植前 25 天扣棚烤地升温。因春季气温仍较低,甘蓝定植前,一定要先密闭通风口,提前闭棚提温。这样做的目地是利用棚内高温促进地温回升,增加土壤的蓄热量,利于定植后的甘蓝迅速缓苗。除了利于缓苗外,这样做的好处还很多,如定植前闭棚提温还利于促进土壤微生微的活动,加速畜禽粪便等有机肥的腐熟(以防烧苗)及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从而促进甘蓝根系对土壤中养分的吸收。需要注意的是,甘蓝定植前 3天,要拉开放风口,通风排气,以防棚内积累的有害气体危害甘蓝,但棚内仍需将温度保持在 30℃以上,以防地温下降,影响甘蓝定植后缓苗速度。

合理密植

甘蓝断根后再生能力很强,适宜育苗移栽(图 3)。棚内地温稳定在 9℃以上方可定植,塑胶薄膜拱棚覆盖栽培,可于 2 月底 ~3 月上旬,选择晴天上午定植。如定植过迟,那么保护地提早上市的优势就不能发挥,经济效益就不高了,也就失去了提早种植的意义。甘蓝定植前,先浇水,浇水后仍需提温暖地。待土壤墒情合适时,即可在定植行上挖穴定植甘蓝,定植时采取一畦双行的模式,小行距 40 cm,大行距 60 cm,株距 30 cm,定植后按株浇水即可,无须再浇大水。这样做的好处是甘蓝定植后会快速缓苗,避免了甘蓝定植后浇水过大导致地温低、缓苗慢的情况发生,定植密度 4400 株 /667 m 2 左右。

北方甘蓝种植时间和方法,2022北方甘蓝出口预测(2)

图 3 甘蓝生长

加强田间管理

温度管理

甘蓝属半耐低温型蔬菜,定植后要注意防寒保温,16:00 至第二天 9:00,四周要盖草苫子,缓苗期间 7~10 天,应以保温保湿为主,尽量减少通风,提高棚温,白天温度 25~27℃,夜间温度 11~15℃;甘蓝缓苗后生长即进入莲座期,为使莲座叶长得壮而不过旺,促进结球叶的分化,要进行降温蹲苗,直到莲座期为止,10 天左右,白天温度 15~20℃,夜间温度 12~14℃。生长前期棚内气温超过 25℃时开始放风,放风时只揭开棚内小拱棚即可,通风时间 2~3 h(温度超过25℃及潮湿时,莲座叶易徒长而延迟结球);生长中后期棚内气温超过 20℃时开始放风,放风时要揭开最外面大拱棚放风口,通风时间 3~5 h;结球期温度不宜过高,根据外界气温的升高逐渐加大放风量,白天最高不超过 28℃。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叶球养分积累和充实,定植 25~30 天后,当棚内夜间最低气温稳定在 10℃以上时,可撤除棚内小拱棚,大拱棚的放风口也要全天开放,以防灼苗。撤棚过迟,会造成包球不紧,产量低,延迟收获。

水肥管理

定 植 后 15 天 左 右, 可 进 行 第 1 次 追 肥,随小水冲施硫酸铵 15 kg/667 m 2 ,促进叶片快速生长。适当控水蹲苗,蹲苗期不宜过长(10 天左右),否则会因营养生长受到抑制而促进甘蓝先期抽薹,或延迟结球,当球叶开始抱合时结束蹲苗。从莲座期开始,应适当浇水,促进叶片生长。当甘蓝进入结球期时对磷肥和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对水分需求量也较大,要追施磷钾肥 20 kg/667 m2 ,田间以见干见湿为好,不宜浇大水。此后每隔 7 天浇 1 次水,但在收获前几天应停止浇水,避免出现炸球现象,失去商品性。

绿色防控病虫

甘蓝病虫害的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绿色防控措施防治病虫害,确保甘蓝产品质量安全。

生态调控

轮作换茬

实行不同种类蔬菜的合理轮作,就可有效减少土壤菌源,起到防病或减轻病害的作用;与非十字花科作物轮作倒茬,避免拱棚甘蓝大面积连片或连茬种植。

田园清洁

许多杂草经常带有病毒,及时清除棚内杂草、农作物病残体和农用废弃物,带出棚外,集中无害化处理,减少病原菌、虫源数量,达到从源头降低病虫害数量的目的。

精耕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在甘蓝定植前进行土壤深耕,深翻 25 cm,整平耙实。整地后,由于土表干燥和日光照射,可使很大一部分细菌失去活力。

物理防治

银灰膜避蚜

设施栽培可铺设或悬挂银灰膜,利用蚜虫驱避银灰色的习性,减少或减轻蚜虫危害。

性诱剂诱*

通过设置害虫性诱剂,诱*雄性成虫,减少害虫成虫的交配次数,降低产卵量,控制田间虫口密度。从定植至收获,设置 3~5 个 /667 m 2 诱捕器,严格按照距离形成横行、竖行、斜行都整齐,高度在作物上方 10~20 cm 处,并随作物生长升高诱捕器的高度,20~30 天更换 1 次诱芯。

生物防治

小菜蛾甜菜夜蛾在虫龄小、虫量低时,建议使用 Bt、小菜蛾颗粒体病毒、短稳杆菌、植物源*虫剂等防治。

化学防治

虫害防治

小菜蛾、甜菜夜蛾选择使用高效低毒的氟啶脲、多*菌素、氯虫苯甲酰胺、虫螨腈、茚虫威、阿维菌素类药剂等;防治小菜蛾的药剂可兼治菜青虫,菜青虫单独严重发生时也可选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菊酯类药剂防治。蚜虫可选用高效低毒的吡虫啉、噻虫嗪等新烟碱类药剂,或高效氯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拟除虫菊酯类药剂,以及螺虫乙酯、阿维菌素等药剂防治。

病害防治

细菌性病害可用中生菌素等防治。根肿病可用氰霜唑、百菌清、甲基硫菌灵等浇灌植物根部防治。霜霉病可用代森锰锌、霜脲氰、氟噻唑吡乙酮、甲霜灵锰锌等叶面喷雾防治。黑斑病可用异菌脲、代森锰锌、福美双等进行叶面喷雾防治。菌核病可用菌核净、扑海因喷雾防治。

采收

为争取早上市,获得较高的收益,在甘蓝叶球八成紧时即可陆续上市供应,早熟类品种一般单球净菜重量在 1.0~1.5 kg。有时甘蓝的成熟度不等,可先采收大球,后采收小球。刚开始时 3~4 天采收 1 次,以后隔 1~2 天采收 1 次。采收时在叶球下部保留 2~3 片老叶,以保护叶球,防止甘蓝在运输过程中遭遇机械挤压导致腐烂,从而保持甘蓝叶球商品性,实现产品优质增产增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