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监护人的选定,监护人的确定的法律程序

首页 > 生活 > 作者:YD1662024-05-12 19:49:08

  监护是指对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一种民事法律制度。履行监督和保护职责的人,称为监护人;被监督、保护的人,称为被监护人。

  网友咨询:

  什么情况下可以指定监护人?

  律师解答: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律师补充:

  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但前提是,被监护人父母正在担任着监护人。作为遗嘱监护的载体,只有当遗嘱是合法有效的,遗嘱监护才能在父母过世后发生法律效力,因此在立遗嘱时应符合法律规范。

  父母与子女之间血缘关系最近,情感最深厚,父母最关心子女的健康成长与权益保护,遗嘱监护制度有助于父母选任保护子女最有利的人来担任监护人。如果父母因丧失监护能力没有担任监护人,或者因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等不再担任监护人的,父母不宜再通过立遗嘱的形式为被监护人指定监护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十一条 对监护人的确定有争议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对指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有关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申请指定监护人。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民政部门或者人民法院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按照最有利于被监护人的原则在依法具有监护资格的人中指定监护人。

  依据本条第一款规定指定监护人前,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处于无人保护状态的,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法律规定的有关组织或者民政部门担任临时监护人。

  监护人被指定后,不得擅自变更;擅自变更的,不免除被指定的监护人的责任。

刘君律师简介

尽职尽责,恪守职业道德,拥有较高的执业素养及法学理论功底,从业以来,办理多起合同纠纷及刑事案件。

法定监护人的选定,监护人的确定的法律程序(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