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蛋总还经常自黑,说研究报告经常是反向指标,而看某个行业的基金经理开始一拥而上的时候,行情也就见顶了。
在评论区里,还聚集了很多同业,基金经理或者研究员:
蛋总也没想到,无心插柳的公众号竟然做大做强了:
“最开始的时候,聊一些策略类的基金类的研究,算是投顾类的号,也服务一些FOF,后来开始写段子,就不吃编辑和剪辑,每天花个10-30分钟就行。目前公众号还没有什么业务分成,偶尔接点小广告,做B端更多一些。”
花了不多的时间,接了一点小广告,这话说得轻描淡写,实际上,蛋总的公众号收入,正养着他目前主业的三人团队。
但他“目前团队方向是想服务机构,等同于是一个研究基金风格或者基金经理风格的研究工作室,替FOF分析他要投的基金的基金经理怎么样,有时候也看ETF。”
也就是说,蛋总现在的研究领域是基金经理们,接触得越多越好,那做这个公众号和主业其实密切相关。
“我就是发现原来这里是蓝海市场,别人去卷他们的红海市场,那我们团队就探索这个无人区吧。”
除了蛋总,还有一位买方的研究员,也开了多年微信公众号,前期没有太多投入,但从去年开始,坚持更新,把公众号做成了一项事业。
白杨2013年从复旦大学硕士毕业,先是去了私募基金朱雀做机械行业研究员。2017年跳到西部证券,就是在那一年注册了公众号,他当时的办公室在上海东昌路站,靠近陆家嘴,故名“东昌路打工人”。
“前期就是发一些市场和行业的研究观点等常规内容,所以也不温不火。2020年跳到了国金证券,2021年回到了私募圈继续做研究员。终于在2023年,开始在公众号上投入时间精力,坚持更新。”
其实那个时候,对白杨来说更新公众号不算是转行,因为主业还在继续做,“主要是觉得自己闷头做研究光看数据和报告不行,那么信息相对闭塞,希望通过发公众号文章,能认识更多同业和上市公司,这个可以做成一个交流平台。”
“我的主业是盯着基本面,做的是主观多头,这个赛道不好,挤出了时间写公众号之后,发现还是有很多人认可的,不少读者对我的分析观点都有共鸣,个人IP渐渐就做起来了。”
“其实很多资管出名的大V都写公众号,把自己名字搞红搞火爆了反作用于主业,比如说某位美女基金经理,非常活跃,就算是有人说她反指,但是也是巨大的流量,有利于她的业务拓展的。”
目前,“东昌路打工人”这个号已经有了不少盈利,虽然和巅峰时期的行研收入还有一些距离,但是养活自己是没有问题的了。
谈到金融圈转自媒体的前景,白杨也不是特别乐观:“这两年感觉,金融圈的头部大V也不好过,我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就发一些分析,聊聊行业,还有吐槽和段子放松一下,不荐股,免得伤粉丝,持续下去就可以了。”
“目前量不是很大,发过几篇上万的就能算爆款了,几万的凤毛麟角,不像狗蛋那样的大号随便都两三万,经常十万加。我段子发得不是很多,是在八卦和专业中间寻找平衡点,说得简单通俗罢了。”
今年开始,越来越多的同业关注转行,尤其是转行自媒体,对此,白杨说了一些分享:
“写号有优点,至少现金流没有风险,甚至可以说是无风险,比投资好多了,不会亏钱,虽然挣得不如以前,但是有余粮。卖方想转的人很多,因为现在各种降佣降费,做自媒体反而感觉上好像能多赚点,能开星球卖电话会议什么的。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因为现在二级已经没那么好赚了,回归到了一个合理的水平,前几年实在太高了。”
不过,他感触最深的是“很多人都在关注转行,却没有实际行动的付出,这一条拦住了大半的人。”
金融圈的往日辉煌已经褪去,想转行的同学,得抓紧时间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