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打破了容器属性的限制,这样极大的方便我们对信息的分类和调取。
你可以把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标签提取出来,构建在印象笔记。
比如崔健在《蓝色骨头》里面唱到,人生要得到三件事才幸福。
第一,身体一定要健康;
第二,有份工作能高高兴兴挣钱养活自己;
第三,就是要有一个爱情。
你的标签分类可以是幸福三件事:健康、工作和爱情,也挺好。
如果你的创作性事情比较多,事务性杂事比较少,你的标签也可以分成:创作和事务两大类。
这些都是偏个性化的分类,那么如何进行一个科学化的标签分类呢?
就不得不提到 MECE 原则。
MECE,即 Mutually Exclusive Collectively Exhaustive(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是麦肯锡的第一个女咨询顾问巴巴拉·明托(Barbara Minto)在《金字塔原理》(The Minto Pyramid Principle)这本书中提出的一个原则。
简单来说,MECE 就是不重复不遗漏。
「不重复」意味着问题的细分是在同一维度上并有明确区分、不可重迭的;「不遗漏」则意味着全面、周密。
按照这个原则,标签基本上是三大类:
• 学习
• 生活
• 工作
分类完成后,为了视觉统一和方便调用信息,我们需要对分类进行编码排序,具体数字编号我们参考的是杜威十进制。
杜威十进制是一种科学分类法,全球有超过135个国家的图书馆都在使用。它以三位数字代表分类码,三位数的好处是你可以完全穷尽你要罗列的要素。
应用到个人分类上就是:
#100学习类
#200生活类
#300工作类
#只是作为排序使用,不作为打标签和归置信息使用,点开后里面没有信息。
我们以学习类活动为例,将学习要素罗列出来,比如:有阅读、写作、演讲、生产力工具、设计、投资等,当然,你可以根据你的学习需求再进行扩展。
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是一个整体,需要继续往下拆分。
比如阅读:
我们需要把阅读拆分成可以各自独立设计的要素,尽量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这些要素构成了一个阅读整体。
我提炼了阅读的四个要素:
• 读书笔记
• 方法
• 工具
• 资源书单
这里强调一点, 不要将读书笔记、方法、工具等要素再无限拆分下去,拆分太多大脑也记不住,无法给笔记快速的打标签,处理信息的速度就会变慢。
这时,要将这些要素和阅读组块在一起,再用杜威十进制进行编码,如下图:
-100阅读
• 100-阅读-读书笔记
• 100-阅读-方法
• 100-阅读-工具
• 100-阅读-资源书单
标签组块可以解决两个问题:批量调取信息和快速归置信息。
点开标签「100-阅读-读书笔记」可以批量调取出读书笔记;看到跟阅读有关的信息,可以输入阅读编码 100 ,调出阅读组块,快速打上标签,归置信息,大大提升处理信息的效率。
其它学习类活动也是同样的道理,如果你不清楚某个学习类活动的构成要素,你可以用 5w1h 思考框架收集资料,等对某个学习活动原来越熟悉了,再罗列出核心构成要素。
比如,演讲类我不清楚有哪些构成要素,我就按照 5w1h 来收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