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 雨夜夫妻档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珠宝店的玉器柜台里:一个个雪白的玉件,在极具穿透力的灯光下,宣示着它们的高傲和华贵。它们身边价签上,那一串的“0”,足以让普通人眩目。如果有人怯怯地问:“怎么这么贵啊?”立刻会看到一张故作惊异的面孔。营业员会用带谋略感的语气,欲擒故纵似的回答:“这是籽儿啊!”瞬间,那些个“0”变得神气活现起来:一个个都颇具保镖气质,似乎在守护着这些“籽儿”玉的威严。而“名角儿”般的“籽儿”玉们,也更加地施然自得,帝王似的盯视着看它的人们。这是玉柜台边常见的一幕活剧,揭示着人们在媒体和专家们灌输下,接受的关于买玉的一个认识论:“唯籽儿”论。
在“唯籽儿”论下,一块玉只有贴上“籽儿”的标签才能跻身好玉之列。换句话说就是,一块玉只要不是“籽儿”,它的工艺价值、文化价值再高也不叫好玉。因此,只要被贴上“籽儿”的标签,一块玉就可以飞黄腾达,数倍价钱于侪辈。也因此,市场上关于“籽儿”的理论甚多,对“籽儿”进行神秘化包装的手法花样翻新,围绕“籽儿”的乱象也就丛生。其实关于“籽儿”的话题说来说去,也逃不出下面这几个问题。
什么是“籽儿”
说这个问题,要先做一下复读机,重复一下在各种关于和田玉的资料里,已经说烂了的概念,就是关于和田玉的三个种类。说是三个种类,更准确地说应该是,和田玉这种石头,因为不同的际遇而最后所处的三种形态,即:山料、山流水和籽料。
山体上的玉矿原石,看起来完全是大块的岩石,越往里面透闪石和阳起石的成分越突出,那就是包在石头里的玉石了。把它的玉石部分剥出来就叫做山料,它们在地球上已经形成了几千万年。某些山体上的玉矿石,由于一些自然原因,比如风化或者雷击,造成崩裂而滚落下山,掉入河中,后来又被河水冲到岸边。于是,像河滩上的鹅卵石一样,千万年被河水拍打,这种叫做山流水。还有一部分掉到河里后,直接沉底待在了河床上,日夜不停地被水流冲刷着,这就是籽料也就是“籽儿”了。
其实,这样的三种形态不唯和田玉独享,凡是奇石、名石类几乎都有。比如著名的寿山石,一样存在这三种形态,不过它们的名字分别叫:山坑、水坑和田坑。其中的田坑类里,就有价值可与羊脂玉相媲美的石中皇帝——田黄石。
为什么三种形态中籽料最为有名呢?因为它的总体品质最好。它的总体品质为什么最好呢?因为河水的无数次冲刷把玉石内部的杂质尽量地带走了,这样,籽料的内部就更为纯净,也就是通常说的密度和结构好。也因为这种无尽地与水接触,让它手感更为细腻和润泽,也就是通常说的油性好。实际上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好玉的标准并不是“籽儿”,而是“籽儿”最容易表现出来的密度、结构和油性并臻佳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