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下册基础知识清单
第六章 透 镜
1、透镜
(1)分类:凸透镜:边缘 ,中央 。
凹透镜:边缘 ,中央 。
(2)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 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 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 ,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
焦距:焦点到 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每个透镜都有 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
2、 透镜对光的作用
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如图)
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如图)
五、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虚像物体同侧;实像物体异侧;物远实像小而近,物近实像大而远。
2.注意: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 。
3. 为了使幕上的像“正立”(朝上),幻灯片要 插。
4.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 ,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 ,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 镜头。
5.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 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 ( ),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
的 ( )。
6.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是 cm。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戴 制作的近视镜矫正。远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戴 制作的远视眼睛(又叫老花镜)矫正。
7.眼睛的度数=1/f ×100(公式中焦距f必须用m作单位)。
第七章 运动和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 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 。(2)力可以改变 。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 与所受的 成正比。
7、力的三要素:力的 、 、和 。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和力的作用点有关。
8、力的表示法:
⑴力的图示:A、定义:用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的做法。
B、注意:有标度。
⑵力的示意图:不需要严格的表示出力的大小,只表示出力的方向和作用点的简易图示。
9、力的合成:
(1)合力:一个力产生的 根两个力共同产生的 相同这个力叫做那两个力的合力。
(2)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规律:
若两个力方向相同,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 , 方向跟两个力的方向 。
若两个力方向相反,则合力大小等于这两个力的 ,方向跟较大的那个力方向 。
口诀:同向相加,异向相减,方向随大
二、重力:
1、重力: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 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
2、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3、重力的方向: 。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平。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三、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 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 的力就叫摩擦力。
2、分类:
3、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4、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
5、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6、滑动摩擦力:
(1)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2)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 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接触面的 有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⑴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 、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⑵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 、接触面变 、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
四、二力平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 状态或 状态称二力平衡。
2、二力平衡条件:
⑴两个力大小 (2)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3)方向 (4)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概括:二力平衡条件用四字概括“等、一、反、一”。
3、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 ②方向 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平衡力作用在 个物体上;相互作用力作用在 个物体上。
4、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五、惯性和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平面运动的速度 。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平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 。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 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⑴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 而概括出来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 ,可以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 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 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 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
的 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即不管物体受不受力、受平衡力还是非平衡力),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惯性表现为“阻碍”运动状态的变化;惯性定律成立是有条件的。
第八章、压强和浮力
一、压力压强
1.压力F: 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2.压力产生的效果用 表示,跟 、 有关。
3.压强P:物体 叫做压强。
4.公式: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简称帕(Pa)
5.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 或增大 ,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 或减小 ,可以增大压强。
6.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1)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 ,对容器 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 产生压强。
(2)特点:①液体对 和 都有压强②液体内部 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 ③深度越大,压强 ④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 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3)公式: ( h:单位:米; ρ:千克/米3; g=10牛/千克。)
7.连通器: 的容器。连通器只装一种液体在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总 。应用:船闸、自动饮水器、锅炉水位计。
8.大气压强:
(1)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 ;
(2)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空气受 并且具 产生压强。大气压随海拔高度的增大而 。
(3)最先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 ,长度 。
(4)测量工具:气压计,常见的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
(5)标准大气压:
支持 水银柱的大气压叫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mmHg= cmHg= Pa
(相当于 米高的水柱产生的压强)
(6)沸点与压强: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 ,气压增大时 。
(应用:高压锅、除糖汁中水分。)
(7)体积与压强:质量一定的气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 ,气体体积越大压强 。(应用:解释人的呼吸,打气筒原理,风箱原理。)
(8)应用: 和离心水泵。
二、浮力
1.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 的托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 ,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向下的 即浮力。
4.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 所受重力。
即F浮= = 。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
5.物体的沉浮条件:
下沉 悬浮 上浮 漂浮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F浮 = G
ρ液<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ρ液 >ρ物
6.计算浮力方法:
①读数差法:F浮= G-F(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
②压力差法:F浮= F向上 - F向下(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求浮力)
③平衡法:漂浮、悬浮时,F浮=G (二力平衡求浮力;)
④公式法:F浮=G排 或F浮=ρ液V排g (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知道物体排开液体的质量或体积时常用)
7.浮力的应用:
(1)、轮船: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2)、潜水艇: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①原理:利用 来进行工作。
②构造:下面的铝粒能使密度计直立在液体中。
③刻度:刻度线从上到下,对应的液体密度越来越 。
第九章 简单机械
一、杠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 的硬棒叫杠杆。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 。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 的力。用字母 F1 表示。
③阻力: 的力。用字母 F2 表示。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 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 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力臂的画法:⑴ 找支点O;⑵ 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 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 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 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写成公式 也可写成: 。
4、应用:(杠杆的分类)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二、滑轮:
1.定滑轮:
①定义: 固定不动的滑轮。
②实质:定滑轮的实质是:
③特点:使用定滑轮不能 但是能改变 。
④对理想的定滑轮(不计轮轴间摩擦)F=G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速度vF) = 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速度vG)
2.动滑轮:
①定义:和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可上下移动,也可左右移动)
②实质:动滑轮的实质是: 。
③特点:使用动滑轮能省 ,但不能改变 。
④理想的动滑轮(不计轴间摩擦和动滑轮重力)则:F= G;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G物 G动)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2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3.滑轮组:
①定义: 、 组合成滑轮组。
②特点:使用滑轮组既能省 又能 。
③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F= G 。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F= (G物 G动)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或vF)=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或vG)
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G物 G动) / F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三、功:
1、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 ;二是 。
2、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3、功的计算:功等于 跟物体在力的方向 的乘积。 公式:
4、功的单位:焦耳,1J= 1N·m 。 把一个鸡蛋举高1m ,做的功大约是0.5 J 。
5、功的原理:人们使用机械时所做的功,都不会 直接用手所做的功;即:使用任何机械都 。
三、机械效率:
1、有用功:对人们 的功。公式: (提升重物)
2、额外功:并非我们需要但又 的功
3、总功:等于 。公式:
4、机械效率:
① 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 。
② 公式:
斜 面:
滑轮组:
③ 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 。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
④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5、机械效率的测量:
①原 理:
②应测物理量: 、 、 、 。
③器 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 、 。
④步骤:必须 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⑤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A、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B、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C、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D、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五、功率:
1、定义:
2、物理意义:表示 的物理量。
3、公式: P= =
4、单位:主单位 :瓦(W) 常用单位 k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 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 ,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 ,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