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井边人 做产品最怕思维枯竭,最怕掉入一开始就自我限定的认知里,无限死循环在一个狭隘的格局中,策划、方案、想法等没有任何亮点,被自己努力付出感动得一塌糊涂,奈何却打动不了其他人。这就是可怕的惯性思维在作怪,被困于“自我设限的认知世界里”,对于产品人而言是一件很可怕的事,要想破局,就要打*品惯性思维,本期将分享源于工作实践总结的三种方法,助力大家跳出“井底”,成为井边人做创新。
怎么做创新 ?怎么造亮点
创新亮点源于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依靠路径而实现
不同路径决定最终实现成果
常规惯性思考路径
能做什么 → 得到什么
采取这种路径的思维方式
个人或团队所积累的经验
就决定了成果的天花板
创新如此难,复制如此简单
参考(copy)、模仿(copy)、复制
“天下产品一大抄”代替了创新
渐渐地,思维模式便开始惰化
如果真的有一天卷不动了
诸如园林、外立面、户型等
也能申请产品产权保护
不知道要淘汰多少“复制党”
若要在这个内卷时代有所突破
首先就要改变思维方式
主动采用创新思考路径
要做什么 → 得到什么
激发出被现状束缚的潜意识
不被自己“能做什么”束缚
而放弃去想“我要什么”
在考虑“我要什么”时
不要去想我是否"能做什么"
越是大胆的想象
越是不可思议的需求
越能激发出创造性idea
因此,打破做产品的思维惯性
必需要走创新思考路径
第一步就是摒弃用“我能”去做思考
而要用“我想”去做思考
完成了思维方式的转变后
便可灵活运用以下3招
第 1 招
极致“穷尽法”
求解过程必须多追问
“这已是最好的方案了吗”
“是否还有其他更好的”
在“不断推翻-不断肯定”中循环
寻找永远比上一个更好的方案
只有高压下才会消磨惰性思维
事实证明,过程痛苦成效显著
举个例子,关于户型设计
过程方案沟通给设计院要求
客餐厅开间要豪,次卧面积均好
主卧还要做“奢配三件套”
起初,设计师下意识就会
用他的专业知识来辩驳
面积有限,啥都想要兼顾不了
必须放弃一些空间舒适度
除非加大面积,不然无解
必须也只能在现有面积下
既要有要还要也要
否则,户型没亮点没竞争力
迫于压力设计院不得不穷尽方案
最终结果,他们做出来了
面积不变,兼顾了所有空间舒适度
还把主卧升级成了“四件套”
极大提升了户型产品创新力
不可否认有时“门外汉”更能创造奇迹
因为没有固化知识体系框架束缚
更能把“我要什么”穷尽到极致
所以,不妨把自己当个“门外汉”
在创新这条路,不必过于“真理”
第 2 招
“放大镜”原理
创新和亮点无非
来源于两个方面
从无到有和从有到无
从无到有的创新难觅
但是从有到无的创新易寻
何为从有到无?
就是原本存在产品
“用放大镜”把其某个特点
无限放大到极致好
超越竞品优势和客户期待
*市场“第一”的概念
这时,它就成了“无”
比如,还是举个户型的例子
竞品户型亮点“超高赠送率”
而你的产品打出“负公摊”
都在输出“高赠送“产品优势
竞品没有做到极致,差点火候
而你做到了极致的极致
甚至超越客户期待
此亮点便成了“无人能及”的特色
这就是用放大镜原理
去挖掘从有到无的突破点
把某个点无限放大到无人能及就是创新
第 3 招
定时清“库存”
不要让自己眼界所达
便成认知里最好的定义
要知道,你认知之外有更好的
不要让自己成为井底之蛙
大脑的容量就如内存卡
有存储上限,不定时清“库存”
无论考察学习多少项目
都很难存储或演变运用
回归到自己工作实操中
依旧还是原来的图式在起作用
定期清理大脑“库存”
意在扩大能力上限边界
让大脑认知图式更新换代
为更好的创意储备素材影像
借用心理学的一个类比
在有限的认知里
原有沉淀的经验是消极的经验
不妨,此时此刻清清“库存”
或许,放空的某一瞬间创意就出现了
因为大脑给新图式腾出了位置